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艾意飘端午 童趣识药香——我院中医科举办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

作者:赵启源 2025-05-27 16:53:10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值此端午节、儿童节双节来临之际,5月25日,我院中医科开展了"艾意飘端午,童趣识药香"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本次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近百组家庭参与,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中医药智慧在孩子心中播撒传承的种子。

28.jpg

29.jpg

  专业赋能:中医智慧融入传统节俗

  "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艾草、佩香囊吗?"活动伊始,中医师围绕端午民俗的医学内涵对小朋友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时值仲夏,湿热交蒸,正是"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活跃之时,在"五毒套圈大作战"环节,传统游戏被赋予新意。每个套圈对应不同中药材,硫磺粉可以防蛇、薄荷能驱蝎子、艾叶芳香可驱蜈蚣。这种寓教于乐的交互设计,让家长与孩子在协作游戏中掌握夏季防病要诀。

30.jpg

31.jpg

小龙舟手作:非遗技艺中的文化传承

手工制作环节将端午龙舟与中医药元素相结合,选用艾草等天然材料,搭配木片骨架和铃铛装饰。活动特别融入中医"扶正祛邪"理念,讲解龙舟造型中"尖头破浊气,翘尾载福运"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步教学,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了解菖艾草的温经驱寒特性,使非遗手作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立体教科书。

32.jpg

33.jpg

中药茶饮体验:舌尖上的百草课堂

茶饮区陈列金银花、甘草、薄荷等常见药材标本,配合中医师的讲解,孩子们通过观察形态、嗅辨气味、品尝滋味等感官体验,建立对药食同源食材的认知。特调茶饮将中医药理论与时令养生结合:"端午安康茶"以陈皮理气、荷叶消暑、薄荷疏风、乌梅生津、大枣补中为配方,体现夏季调养要点,展现中药的日常应用场景。

34.jpg

蒙眼识药:感官训练中的中医思维

蒙眼辨识环节精选厨房常用药食同源食材(小茴香、干姜、桂皮、花椒、山楂),通过触觉感知纹理、嗅觉辨别气味等感官训练,培养孩子们对药材特性的直观认知。活动同步延伸"药食同源"理论讲解,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阐释日常食材中蕴含的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等中医功效,搭建起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认知桥梁。

童趣养生:健康理念萌发新芽

活动特别设计的"养生小猴健康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套原创的儿童养生操,巧妙融合五禽戏元素与流行音乐节奏。通过模仿小猴摘桃(猿撷式)、拍肚皮(猿拍式)、蹦蹦跳(猿跃式)等趣味动作,帮助儿童疏肝健脾、强健筋骨。跟随着欢快的音乐,家长与孩子组成"亲子养生方阵",在律动中领悟"运动养生"的真谛。

35.jpg

文化传承:五色丝线系住千年智慧

压轴环节的"五色护脏手绳编织"将中医哲学具象化。青色丝线对应肝木系统,红色属心火,黄色归脾土,白色应肺金,黑色入肾水,五色经纬交织出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中医师一边指导编织技巧,一边解说:"这可不是普通手链哦,每种颜色都守护着我们的五脏,就像五位健康小卫士。"当孩子们骄傲地展示作品时,传统文化的基因已在指尖传承。

36.jpg

活动尾声,每位参与者都收获满载中医药文化元素的"健康福袋":内含文创手袋、定制茶包、端午手串等实用物品,更有特别编撰的《养生手册》。许多家长表示,这种将中医药知识融入节日体验的创新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节俗的文化内核,又赋予了符合时代特征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

艾草青青,药香袅袅。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端午,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菖蒲的辛香、艾叶的苦凉,更在心灵深处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当传统遇见童真,当医道邂逅创意,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正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萌发新的生机。

下一篇: 告别“腋臭”重拾自信 拥抱清新生活

相关科室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中医科成立于2017年11月,在顺义区卫健委、顺义妇幼各级领导和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科逐渐开设了中医儿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康复等专业门诊,各专业人才技术娴熟,与时俱进,以尽快尽廉尽好解决患者病痛为宗旨,现已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和赞誉。  一、各专业诊治范围  1.中医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便秘、呕吐、反复发作性腹痛、急慢性腹泻病、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黄疸等;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