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央视科教 | 《我建议》:让儿童有“医靠”

2025-03-07 18:20:39 来源:央视科教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

如何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十年坚守:“钟摆院长”将三甲专家号“种”在郊区

  每周一早上的六点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知名专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都会准时出现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他不仅要在这里处理办公事务,还要以专家身份出诊,这项工作已坚持了10年。

17.jpg

倪鑫(中)在给患儿家属分享保护鼻黏膜小妙招

  倪鑫耐心为患者家属讲解病情,告知扁桃体感染相关知识,还贴心分享小妙招,比如在睡前给孩子滴一滴芝麻香油,保护鼻黏膜的同时还可以预防过敏性鼻炎等等。

  慕名而来的患者众多,尤其是外地患者。一位患者家属称,此前她带着孩子在老家及北京其他三甲医院辗转就医两个多月无果,看到倪鑫在顺义出诊的信息后专程赶来,因为在这里挂到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号的几率更高。而这也得益于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下沉。

  前些年,北京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普遍集中在中心城区,致使郊区医院儿科接诊能力下降,门可罗雀。为提升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诊疗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三十余名专家及管理人员固定在此工作,像倪鑫这样每年往返市郊两个院区的 “钟摆” 医生达百余人。

18.jpg

倪鑫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为小患者做手术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最初的规模、人员及覆盖领域都有限,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后希望扩大空间,服务北京东北部地区及外地患儿,减少他们进城就医麻烦。同时,北京儿童医院还在顺义区不同社区中心派人管理,形成包含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在内的共13家全区妇幼健康医联体。

布局儿童健康大模型,首创“AI双医生”诊疗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AI+医疗”成为热门应用领域。2023年,北京儿童医院开始布局儿童健康大模型解决儿科医生缺乏问题。该大模型数据来自近五年全球儿科教科书内容、全球医学杂志发表的儿科文献、北京儿童医院三百多位专家知识储备以及北京儿童医院连续十年3000万左右的门诊数据。

19.jpg

2025年2月13日AI大模型首次参与北京儿童医院实际病例诊疗

  2025年2月13日,AI大模型首次参与北京儿童医院实际病例诊疗,其诊断结果和处理意见,与13 个不同医疗领域专家的会诊结果,吻合率达95%。倪鑫表示,未来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推出双医生制,AI医生虽然不会取代真正儿科医生,但它能成为儿科医生的好助手,帮助诊疗水平不足的儿科医生识别常见病、多发病,减少简单病推诿。而真正遇到疑难病也可以通过判断及时转诊。

国家三年“儿科服务年”计划全面启动

构建重症诊疗全国协作网

到2025年底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儿科全覆盖

  2025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把2025-2027年作为“儿科服务年”。

  未来三年,儿科建设将重点实施以下举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充儿科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牵头组建儿科专科联盟,推进儿科共建共享。推进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强化儿童常见疾病基层诊疗培训,通过全科医生提供儿科服务。二是围绕儿童疾病需求,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并加强儿童精神心理、营养、生长发育等亚专业能力建设。强化儿童实体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诊疗协作网络建设,提高多学科、同质化诊疗水平。同时依托医联体畅通患儿转诊,提高儿科转诊连续性。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寒暑假间,做好儿科医疗服务保障。三是改善儿科就医感受,提升儿童患者体验。拓宽儿科服务模式,推广日间手术;强化儿科预约诊疗和供需匹配,进一步缩短儿科就诊等候时间;优化儿科空间布局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儿童看病时更舒适、更方便。

20.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未来三年儿科服务建设相关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力争通过三年“儿科服务年”,进一步扩大儿科医疗服务的供给,增强儿科的服务能力,改善儿科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儿童看病就医的需求。

  点击右侧文字观看视频:我建议·让儿童有“医靠”/让网络健康科普更“健康”

  转发自央视科教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 中国疝气日 | 我院新增儿童疝气专病门诊,精准守护儿童成长

相关科室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95年底,由原城关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所合并而成,是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2015年3月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被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科教科是医院的职能管理科室,主管全院的科研、教学、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在职职工学历教育等工作。  2006年以来我院共发表科技论文323 篇,其中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9篇。承担26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首发基金科研课题3项,分别为《顺义区活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与随访研究》、《顺义区3~7岁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