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周 我们一起“喂”爱坚持!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被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母乳喂养促进,键康教育先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给准爸妈们提供丰富的育儿知识,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顺义妇儿医院产二科组织8组家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母乳喂养沙龙活动。
活动中,产二病区胡玉娟护士长为现场咨询的宝妈们讲解关于哺乳期奶水少、如何追奶、应对乳头皲裂的方法等母乳喂养相关问题,同时,医院官方微博和视频号同步直播,近2000人参与活动。
一位新手妈妈分享了自己坚持母乳喂养的辛酸经历,她说:“我生孩子都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乳腺炎让我苦不堪言,疼得眼泪都流干了。多亏胡老师,感谢她的鼓励和坚持,我才挺了过来。感谢胡老师日复一日在母乳喂养群里为宝妈们答疑解惑。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不仅能帮助妈妈尽快恢复体型,增进母子感情,对妈妈与宝宝一生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答疑环节中,胡老师一对一指导新手妈妈们,宝宝正确晗接技巧、宝妈的哺乳姿势,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位宝妈的疑惑。母乳喂养沙龙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通过胡老师与宝妈们共同分享探讨母乳喂养的困惑与收获,让宝妈们一一解开心结。
母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让我们共同携手,“喂”爱坚持!
科普时间
一、有很多宝妈突然奶水减少,或不小心回奶了,怎么追奶?
隔着手机屏替宝妈着急,总结了奶水突然减少(回奶)的原因,以及6大提高奶水质与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然奶水减少、回奶原因是有很多的,下面列举了几种,看看你是否存在?
1.喂奶的次数、姿势不对
没有按需哺乳,长时间不哺乳或延长喂奶间隔,不仅不利于乳汁的分泌,还会导致回奶,甚至发生乳腺炎。还有,喂奶姿势不当,这不仅会让宝宝吃奶困难,进而排斥乳房,还会导致宝妈乳房疼痛、皲裂、化脓等症状。
2.过于操劳,休息不好
产后宝妈为了照顾宝宝,换尿布、洗澡、喂夜奶等等,过度疲劳,身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与分泌。
3.情绪波动过大
宝妈哺乳期生气,经常哭泣会影响奶水质量,“担心奶水不够,害怕照顾不好宝宝”等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奶水的质和量。
4.宝宝处于猛长期
宝宝在一周岁以内会出现多次猛长期,猛长期宝宝的食欲特别好,吃奶频次增加,可能会让宝妈产生奶水不够的错觉。
5.过早添加配方奶
初为人母,没有哺乳经验,一旦碰到母乳减少就焦躁不安,于是就急着给宝宝添加奶粉。这种做法会导致奶水分泌减少。
6.乳房没胀就是少奶
有的妈妈产后第一天感觉不到胀感,就以为自己少奶,就给宝宝喂奶粉,这是错的,因为乳房胀与不胀跟泌乳没多大必然关系。温馨提示:乳房不胀时,可以用手挤压乳头,如果有奶水溢出,就说明泌乳正常,可以开始哺乳了。
7.攒奶
有些新妈妈发现奶水不多,以为延长喂奶间隔,奶水就会攒得多,够宝宝吃饱,其实,攒奶反而会让奶水分泌更少。
8.喝浓汤催乳
月子饮食肥甘油腻的食物,容易造成乳腺管堵塞。哺乳期突然奶水减少,可能是乳腺堵塞了,这时再喝“下奶浓汤”催乳,乳汁很容易淤积,形成堵奶。
9.月经来潮
很多宝妈问:月经来了,奶水会减少吗?是怎么回事?当月经来临时,由于卵巢会分泌大量的雌激素,泌乳素的分泌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月经期宝妈奶水突然减少是正常现象。千万别怀疑自己,甚至添加奶粉。
二、如何提高奶水的质与量?
1.早开奶、早吸吮,按需哺乳
产后尽早让宝宝吸吮宝妈的乳房,每天至少哺乳8次以上,每次吸吮乳房时间不少于10分钟。按需喂养,每天8-16次。
2.每侧乳房每天至少排空一次,有利于乳汁生成更快。更频繁地排空乳房。泌乳抑制分子及自分泌影响。空乳房及饱满的乳房不同的产奶量。
3.不要长时间(大于3-4小时)不排空乳汁,5小时超过了大部分婴儿喂养间隔,乳房过度充盈导致乳汁生成缓慢。
4.改变或增加排空乳汁的方式,婴儿的吸吮是最好的,手挤奶医院级别的吸奶器、其它吸奶器。
5.加大吸乳器护罩直径,尺寸稍大的吸乳护罩便于让导管扩张,增加乳汁流量,也可以轻柔按摩乳房,机械性按压腺泡。
6.停用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及孕酮抑制泌乳。
7.检查内分泌水平,内分泌系统影响泌乳。
8.检查是否怀孕,妊娠会减少乳汁产量,并改变成分。
9.最后的方法,使用促进泌乳药物,药物有不良反应,包括精神系统。
10.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哺乳期多吃一些能促进奶水分泌的食物。不要过早喝浓汤类食物,避免堵奶。哺乳期间,宝妈要注意劳逸结合,家务活让家人帮忙,与宝宝睡眠“同步”。
11.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哺乳妈妈可以听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找人谈心、偶尔出去走走等等,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
12.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
奶水减少只是暂时性的,不要急着喂奶粉,不攒奶,不自我怀疑,只要宝妈和宝宝配合得好,奶水越吃越多!
相信每一位妈妈都可以成为一只高产、高质的称职“奶牛”。
乳头疼痛的原因:
上一篇: 夏天坐月子 小心产褥期中暑
下一篇: 别让“地包天”影响孩子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