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春季“糖友”健康攻略,您收好
“百草回春,百病发作”春季乍暖还寒,人们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弱,稍不注意便会诱发感染,引发新病或使旧病复发。因此,春季糖尿病患者做好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春捂秋冻”防流感
“春捂秋冻”是中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多,常常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便有冷空气来袭,大幅降温,此时如果衣着不当,特别容易着凉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也是在冬、春季高发。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普遍较弱,首当其冲地成了感冒的高发人群,而任何感染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不利的,因为感染会造成血糖控制难度加大,病情加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春捂”原则,注意保暖,当天气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
坚持治疗不停药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医保局出台便民举措,目前仍然在实行“长处方”报销政策。必需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在这个特殊时期,规律坚持按医嘱规范用药至关重要。
常规的监测很重要
规律监测血糖,能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导致的急性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坚持每天监测血糖、血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1-2天监测4点血糖(早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如血糖和血压控制不满意,自感病情加重,首要增加监测次数,预约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一般而言,大多数血糖、血压不稳定情况,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调整得到纠正,一旦出现血糖大于等于16.7mmol/L或小于等于3.9mmol/L、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意识改变、视力骤降等突发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为了减少前往医院就诊的感染风险,一些情况下可以在家进行胰岛素调整。注意事项如下:
1.建议监测7点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
2.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3.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跟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达标后,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4.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需遵医嘱)
健康科学饮食加运动
1.主食为主,种类丰富
糖友要坚持以谷类食物为主,合理搭配副食的饮食方式,全谷类食物和杂豆类食物应占到全天谷类食物的1/3,也可以尝试蒸煮一些薯类来代替主食,比如土豆、红薯、紫薯等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南瓜、山药、芋头、藕等富含淀粉的蔬菜,也可以当作主食来食用。
2.充足的蔬菜和水果
对于副食来说,首先要强调的是摄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因为这两样是居家防疫期间比较容易被忽略也不太容易做到的。糖友们尽量做到餐餐有蔬菜,每日300~500克。当血糖控制较好的时候,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进食水果,每次100~200克即可。
3.肉类食物选择有重点
肉类进食以鱼虾类及鸡鸭等禽类为主,需要注意的是,鱼类食物尽量选择刺少或无刺的,而鸡鸭进食时,尽量去皮。蛋类和瘦的猪牛羊肉可以适量进食,尽量避免进食肥肉及加工类肉制品。
4.足量饮水保健康
糖友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的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不饮用含糖饮料和含酒精的饮品。足量的饮水可以防止患者因缺水而出现高渗状态,加重血糖波动情况。
5.规律健身避免过劳
糖友应注意适当运动,建议每周共计约150分钟(建议每周5~7天,每天30分钟)中、低强度的运动,例如原地踏步、太极拳、健身操等。为预防低血糖,尽量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宜饭后1~2小时运动。
做好个人防护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出门佩戴口罩,减少去人员聚集的地方,用流动水勤洗手,人与接触尽可能保持1米距离。如果出现发热、干咳、腹泻、乏力等疑似感染的症状,在监测体温同时,回忆近期接触史,外出轨迹、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
部分内容转自:福州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全国爱肝日 | 哪些生活习惯会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