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三联症”,当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前两天,病房里有一个7岁的孩子,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最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孩子的家长问我:大夫,我家孩子得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传染吗?是传染病吗?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联症”。
三联症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如果严重的病人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等。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EB病毒经密切接触病人口腔唾液而感染,输血及粪便亦为传染源之一。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积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
会传染吗?
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为阳性。
病毒可在患者口腔内繁殖,从潜伏期至病后6个月或更久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口腔唾液而感染,故患此病后不需要隔离,可以正常生活、学习。
有哪些常见表现?
◆发热: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持续约1~3周,虽有高热,但热退后精神尚可。
◆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有白色分泌物,易被误认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
◆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多为1cm~4cm,部分可有轻压痛。
◆皮疹:部分患儿多在病程4~10天出现,可为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3~7天消退,不留痕迹。
◆肝脾大:尤以脾大多见。
◆眼睑水肿:约50%病例有眼睑水肿。
◆鼻塞、打鼾:部分病人伴鼻塞、打鼾,易被误认为鼻炎、腺样体肥大。
怎么鉴别?
其它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如临床表现典型血清嗜异凝集反应为阴性,特别是EB病毒特异性抗体也呈阴性,应与巨细胞病毒、鼠弓形体及肝炎病毒等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
化脓性淋巴结炎:本病淋巴结肿痛明显,触之有波动感,表面皮肤红肿,重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均增高。
川崎病:本病除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外,还有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唇红皲裂、手足皮肤红肿、后期脱皮、心脏彩超可有冠脉扩张或冠脉瘤。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本病多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淋巴结有压痛,白细胞降低,抗生素治疗无效,确诊靠淋巴结活检。(目前,本院已可以做淋巴结穿刺活检。)
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血生化、EB病毒五项、EB病毒—DNA、免疫功能、腹部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需进行骨穿检查及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能治好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病程一般约1~2周。发生于免疫缺陷患儿可致死亡。
怎么治疗?
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脾脏显著增大时尤应限制或避免运动,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以防脾破裂。
抗病毒治疗:对有症状的患儿可使用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对症治疗:对症退热、保肝等措施,用药过程中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
丙种球蛋白:对于持续高热不退、发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等患儿,可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能力。
关于抗生素: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
出院后应该注意什么?
◆合理作息、健康饮食、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加强营养。
◆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EB病毒五项、EB病毒—DNA、免疫功能等。
◆淋巴结消退较慢,可达数月。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脾大的患儿,应避免腹部撞击或剧烈活动,以免出现脾破裂。
答疑小趴
宝妈:我家宝宝总是往上打饱嗝,怎么回事呢?
耿荣大夫:是胃食道反流的情况,可以看看消化科全面检查一下。
宝妈:孩子白天并不经常咳嗽,但睡完午觉和晚上睡觉时会咳嗽,这是为什么?
耿荣大夫:夜里咳嗽跟过敏有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细说怀孕建册这个事儿
下一篇: 这几款亲子游戏,会玩的宝宝更聪明!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专长:
儿童内科(包括呼吸科,感染科,消化科,新生儿科,生长发育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儿科急诊科与危重病科
出诊时间:
简介: 耿荣,女,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30余年,从事儿童内科专业,儿科急诊和危重病专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