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
儿童便秘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在儿科门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便秘就诊。这篇儿童便秘的科普知识帮大家把便秘分析的清清楚楚。
(一)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2次)、粪便干硬,有些甚至出现直肠嵌塞或大便失禁。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便秘的分类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是由于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及化学品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便秘,在便秘的占比不到5%。出现下列这些情况需要考虑器质性便秘,并需要就医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1. 新生儿期(生后<28天)便秘、胎粪排出延迟> 48h;
2.严重的腹胀伴呕吐;
3.便血(除外肛裂);
4. 尿失禁或膀胱疾病;
5.体重增长缓慢或降低;
6.生长发育迟缓;
7.细长的带状大便;
8.肠道外症状(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
9.肛门外观异常 、骶骨浅凹陷、脊柱后背毛发。
功能性便秘指非全身性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95%以上为功能性便秘。研究显示患儿便秘发病年龄高峰为2-4岁(相当于排便训练年龄),如果儿童时期便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几乎50%的儿童便秘可延续至成年阶段。便秘对人体危害不仅表现在可以影响胃肠功能,还可以影响儿童的记忆和智力发育,加重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重者还可以导致遗尿、便失禁等。
(三)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参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即罗马IV标准。
(四)导致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因素:1.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中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2.饮食习惯不当:比如进食偏少,不易诱发胃-肠反应,结肠蠕动减慢,不易出现便意;或是食物成分不当:食物结构中缺乏蔬菜和水果,纤维素摄入减少,造成便秘。 3.精神心理行为因素:比如儿童受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家长情绪焦虑、儿童缺乏运动、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4.遗传因素: 有研究显示便秘患儿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五)儿童功能性便秘的防治。因为便秘是恶性循环的过程,越早干预,症状缓解越快。治疗原则是清除结肠、直肠内粪块贮留,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解除心理障碍,鼓励患儿乐于排便。具体措施可分为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1. 合理饮食,在保证蛋白质摄入足够的同时,适当添加粗粮,加入适量的水果及蔬菜,预防或减轻儿童便秘。针对偏食、挑食现象严重的儿童,可口服膳食纤维制剂更加适宜。2. 肠道缺水是便秘主要原因,应保证儿童足量饮水和适量的运动(每日1小时以上有氧运动)。3. 排便训练,一般在餐后30-60分钟进行,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左右比较适宜,选用适当的坐便器,训练时应注意力集中,如排便失败不要责备患儿,每次成功排出大便后,家属要及时给予鼓励或一定的物质奖励。1岁以上可以独立行走后即可排便训练,尽早摆脱尿不湿,要在解除排便疼痛后开始。4. 心理行为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心理问题主要为痛性排便导致的“忍便”使粪便干结,亦有因“问题家庭、学习成绩”等造成的心理障碍,应详细询问,逐一进行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包括三个阶段,1.解除大便嵌塞,可以使用开塞露或大剂量聚乙二醇。2. 药物维持治疗阶段,一般需2月,在维持治疗基础上,便秘症状改善1月之后才考虑停药。3. 停药,目前临床治疗一般建议药物缓慢减量后停药,在停药后2个月,建议再次进行症状评估,防止便秘再次发生。常用药物如下:
聚乙二醇和乳果糖作为儿童便秘常用泻药,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口味是甜的,可长期口服使用。
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作为儿童功能性便秘便秘的辅助治疗,同时,也可以减少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水溶性膳食纤维从天然植物中萃取,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益生菌繁殖等方式预防和改善便秘。
上一篇: 传单
下一篇: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