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宝妈做的对吗?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妈妈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的衣食住行,首当其冲的就是吃饭了。在门诊经常可以听到家属问:张大夫,最近我家小朋友什么都不吃,可咋办啊,都把我急坏了!身为家长感觉非常焦虑。
那么,宝宝不吃饭,究竟都有什么原因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张玉秋医生结合临床,她首先要求家长根据以下内容先做一下自查。
1.时机不对
(1)不饿:饿是人类天性,饿了就要吃,不饿自然就不会吃。首先你先确定宝宝是不是真的饿了,比如有的小朋友特别爱喝奶,咕咚咕咚250ml奶下去了,没过多久你就喂辅食,怎么能吃下去呢?还有的妈妈给孩子的进食频率异常频繁,8点喝奶、9点吃早饭、9点半吃点心、10点吃辅食……如果是这样的进食频率宝宝当然不会很好的吃饭。要让宝宝适度感受到饥饱感,这一点很重要。
(2)刚睡醒:孩子刚睡醒,心理上还接受不了吃辅食的准备,会拒绝、排斥和闹情绪。所以等孩子睡醒过一阵子再吃最好。
(3)玩的嗨:“快吃饭,别玩了!”你是不是经常这样追着问孩子?孩子玩的正尽兴,肆意打断只会拒绝,甚至影响孩子专注力。
(4)太困:拿大人来说,你困的不行的时候,给你山珍海味你是不是都不想吃。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2.性状不符合,食材单一、花样少
这是遇到孩子不吃饭最多的原因。有的孩子到了1岁还只吃糊状的东西,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发展,降低进食的兴趣(天天吃糊糊,谁能高兴呢?),而且长期吃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另外宝宝食材单一,花样少也会引起宝宝拒食。每周给娃吃的东西基本固定“玉米、瘦肉、鸡蛋、白菜”,每餐如此,谁能吃的下去啊,所以家长应尽可能丰富孩子的食材库。2岁以内宝宝怎么吃请看上表哦。
3.只给宝宝吃喜欢的食物
家长过度迁就孩子的口味,会助长他们挑食、偏食的习惯,不利于饮食均衡。研究发现对一种新食材,孩子往往需要8-10次才可以接受,孩子拒绝某种食材,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经常有些宝妈抱怨,孩子总是把食物吐出来,准备的东西都不喜欢吃。其实宝宝对某些食物并不是立刻就接受的,需要8-10次才会接受,25%的家长只尝试了1-2次,50%的家长尝试了3-5次。所以如果孩子把食物吐出来,千万别过早判断,隔几天再试试,不要总喂喜欢的食物。
4.饭菜量过多
很多家长怕宝宝吃不饱,盛超过他们胃口的辅食,会给宝宝造成心理压力,排斥进食甚或感到反感。应该给宝宝少量食物,看到吃的开心再慢慢添加。
5.与大人分开吃饭
应该提倡孩子与大人一桌就餐,感受就餐体验。经常让宝宝一个人单独吃饭,会降低宝宝吃饭的意愿和兴趣,而且减少家人之间互动的机会。
6.边吃边玩,总是不让孩子自己吃
追着宝宝喂饭,宝宝很难专心进食,也容易增加呛咳的风险。孩子大一点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吃,也就剥夺了自己吃饭的基本权利,对吃辅食没兴趣。所以吃辅食的时候宝宝应该坐在固定专属餐椅,大一点孩子自己吃,这也是让孩子养成良好吃饭习惯的前提条件。
7.正常后的“奖励”
“快好好吃饭,吃完了给你吃糖”,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几乎很多家庭无可避免,往往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不好好吃也没关系,反正有更好吃的东西,久而久之养成偏食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减少或避免餐后食物奖励,可以想想用其他方式如小贴画、讲个故事等游戏方式进行鼓励。
8.系统疾病导致
孩子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脾胃不和等疾病影响,那就需要家长尽早去医院就诊啦。
一条一条说下来了,家长心中都会有数了,相信我们的宝宝会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上一篇: 都快上幼儿园了,怎么还不会说话?
下一篇: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得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