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 正文

孩子“皮””到怀疑人生,家长该怎么办?

作者:于丽萍 2020-09-18 10:24:38 来源:精神心理科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12.jpg

  孩子平时调皮捣蛋,上学期间父母可能察觉不出来,但在疫情期间,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从而发现孩子有很多行为和性格上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孩子性格缺陷的表现存在差别:1-4岁的孩子可能更多的表现发脾气,比如哭泣、踩踏、推挤、敲打和踢动等;年龄稍大的孩子更多的表现为暴怒、易激惹、说脏话、攻击破坏性行为、对立违抗、撒谎、离家出走以及手机成瘾等。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14.jpg

  对于“皮孩子”,很多父母为此着急不安,不知道怎么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于丽萍医生协助这些父母仔细寻找根源,并帮助解决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16.jpg

  一、行为、性格不良问题的罪魁祸首

  1.疫情导致原先的稳态生活被打乱:以前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之间的生活交集,但是疫情期间,这样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大家都圈在家里,居家办公、网上购物、线上听课,社会交往互动减少,原先存在社会、学校积极强化减少,限于家人的交往,会突然增加负性强化的机会。

  2.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很多知识是从游戏玩耍中学习到的。疫情期间,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定及同伴的即时比较,没有了社会的正性评价的支持,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会下降,对于自身各方面的要求会相应的降低,这就是“近朱者赤”的道理。人是在团体中生活的,团体的正性力量会吸引着人往前走。

  3.父母的注意力的分配:疫情期间,父母的工作强度会有所下降,这段时期反而也是很多父母有史以来陪伴孩子最长的亲子时光。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恨不得双眼24小时盯在孩子身上。对于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则有一种“被父母监视感”,觉得有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自己,原来的一些小问题都被父母放大。

  4.家长的不稳定情绪:父母意见不一致,经常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争执,孩子的安全感会降低,容易自卑。疫情期间家里的大人会出现一些焦虑不稳定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知道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内心更加紧张恐惧。因为年龄的特殊性,孩子的情绪会更多的以行为问题表现出来。

  5.孩子面临的负性评价更多:因为没有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平衡,在家更多地涉及到学习的问题,很多孩子面临的是父母的百般挑剔。孩子渴望得到鼓励的愿望受挫,负性循环,加重孩子对于学习的排斥,如此又加重父母的对孩子的指责,因此这时候很多孩子就会出现对立违抗。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19.jpg

  二、矫正的有利时机:

  假如孩子在一个月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就要警惕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适当干预,秉承“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如果6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上述情况,3岁的年龄段是干预最佳时机,所谓“3岁看大”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年龄段可塑性最强,接受程度也最高,干预效果最明显。6岁以上年龄相关的干预优势虽然不如3岁突出,但是也得积极干预,干预时间至少3个月以上,因为坏习惯的去除时间要远远长于好习惯建立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21.jpg

  三、矫正方式

  1.发挥父母的榜样力量: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父母平时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谦和有礼、热衷分享、乐于助人等,孩子就会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引导关注新的健康事物:按照自家孩子的特点,发展孩子的优势。寻找新的健康有利的生活习惯以及爱好,引导孩子,积极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淡化孩子之前的不良行为,比如通过音乐、体育运动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痴迷手机游戏等。

  3.提高与孩子共情的能力: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内心体验,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但是我们也要对孩子的心情加以考虑,比如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会感觉心烦,但是不说出来,这是我们跟孩子共情,远比说教要更感动孩子的心灵,更容易找到孩子的行为问题的症结所在。

  4.强化训练:尤其是正性强化,对于行为问题的孩子来说,这也是最常用的。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来说,口头直接表扬或者开心地拥抱或亲扶,对于青少年来说,则是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表扬他让他更有成就感。对于发生不良行为问题的次数减少,要给孩子即刻的表扬。

  5.引导孩子改变本身的认知:孩子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改变而改变。假如孩子要有不良行为等发生时候,让孩子默念“别着急”,“不好行为统统走”。

  6.短暂的适当隔离:对于年龄稍小的孩子来说,上述情况不能坚持,可以对孩子暂行短暂的隔离,这段隔离时间至少20分钟,让孩子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不能让孩子出来。一定要态度坚决,让孩子利用这段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微信图片_20200918100923.jpg

  四、矫正效果的验证和维护

  定期系统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假如没有变化,要及时调整行为矫正的策略,决定好目标要及时实现。制作流程图或者趋势图,显示孩子变化过程。

  矫正取得效果,我们要保证已形成的良好变化能保持下来,并保证这些变化运用到其他场合中。例如在家庭中不良行为减少,还得注意是否在其他场合也会减少。假如不良行为再次复燃,立即重新采取干预措施,制定家规,跟孩子沟通好的前提下,将惩罚不良行为纳入家规,若违反,马上实施惩罚,并且其余家庭成员保持意见一致。

  通过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功能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怎么才能做一个强有力的健康家庭呢?家长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强有力的父母同盟以及家庭归属感:父母的理念尽可能一致,对家庭成员给与信任。让家庭每一位成员感受到温暖和爱。

  2.良好的沟通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开放而直接的,让家人是为了一种感受和满足而进行的沟通。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心倾听。

  3.彼此欣赏:欣赏对方的独特性,尊重对方的个性,理解、支持彼此的需求。时刻记住要用“爱”的态度对待家人。

  4.处理事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在家庭中表现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渲染积极、乐观、正能量。对于家庭中面对的事情不推托、不回避,主动想办法解决。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被鼓励、被称赞,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一种成长。有时候父母的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关爱更被孩子渴望,希望每位家长在孩子乘风破浪的成长之路耐心的陪伴!

上一篇: 长了副乳 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下一篇: 宝宝高热不退 警惕幼儿急疹

相关科室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心理门诊开设于2018年3月,旨在为广大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门诊主要服务内容为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和疾病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包括:①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精神或心理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②儿童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沟通、网络成瘾、科学育儿、健全人格培养、压力管理等;③成人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孕期心理问题、产后抑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