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话 |“春华秋实,调神敛气”——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篇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立秋--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太阳黄经到达135度为立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禾谷成熟的时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过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由热转凉,此时人体阴阳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的过渡,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自然,养生保健呢?
食
适宜:
1.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立秋时节“贴秋膘”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经历了夏日的辛勤劳作,以及“苦夏”之后,一部分人会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此时暑热渐退,老百姓最熟悉的进补的方法就是“以肉贴膘”。尤其在北京,立秋这一天,一般吃炖肉、烤肉、红烧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等。起初,吃味厚的食物,主要是想弥补人体在夏季时的亏空劳损。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大部分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正常饮食就可以满足日常的营养需求了,不必刻意进补。
2.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可适当食用石榴、橄榄、杨梅、葡萄、山楂、苹果、柚子等酸味水果,起到收敛肺气、养护肝脏的功效。
3.秋季还应适当多吃生津润燥食物。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莲藕、枸杞子、百合、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
注意事项:
1.“贴秋膘”进补应该适量,不宜敞开肚子胡吃海塞,否则会适得其反,将引发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新的疾病。肉属于酸性食物,吃肉的同时,要注意适量补充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碱性食物,使营养摄入均衡。
2.肺应于秋季,属金,克肝木。此时饮食方面应注意要“少辛”,即避免食用葱、姜、蒜、韭菜、胡椒、辣椒等辛味食物。避免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出现视物模糊、目涩等眼疾。
3.此季天气由热转凉,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起居
适宜:
1.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故此时应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2.大笑能使肺扩张,同时还会不自觉的进行深呼吸,使呼吸更通畅。尤其是上午7-9时,是肺功能最强之时,适当大笑能强健肺功能。
3.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注意事项:
1.秋天人们往往会觉得困倦疲乏,精力不足,即所谓的“秋乏”,是人体由于夏季过度消耗而进行的自我补偿,“秋乏”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作息而逐渐适应调整,大家可不必过于担心。
2.立秋时节,虽有凉风时至,但白天仍炎热异常,暑热未尽,故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夜间睡眠要盖好被子,关好门窗,防止着凉及感冒。
行
适宜:
1.金秋时节,天气凉爽,气候宜人,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期。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运动量可适当增加,此时适合户外散步、慢跑、打羽毛球或者爬山等运动项目。如果能在秋天坚持运动,则对人体的益处非常多。不仅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提高心、肺功能、使人精力充沛,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起到抵抗冬季寒冷刺激的作用。
2.进入秋季以后,身体的灵活度较夏季有所下降。故运动前应进行适量的热身活动,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再进行锻炼。避免出现拉伤、扭伤等肢体损害。
注意事项:
1.在秋天“养收”的季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运动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防止汗液流失过多,伤耗气津。
2.秋季气候干燥,锻炼身体后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出现口舌干燥、喉咙肿痛、流鼻血等症状。
衣
适宜:
1.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谚语。“秋冻”宜在初秋,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此时夏秋交替,虽凉而未寒,人体尚可耐受,应避免穿衣过多,导致身热汗出,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秋冻”可使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更可以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故可适度“秋冻”。
注意事项:
1.立秋后,虽然北风阵阵,天气开始凉爽,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很强烈,所以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应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寒热交替诱发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
2.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不必刻意“秋冻”。体质较弱的老人及儿童,也应注意添加衣物,不适合“秋冻”。
立秋农历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之一。传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是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民间就有妇女乞求智巧之事。“七七”之夜,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共结百年之好的时候,更是才女们一展才华、巧女们争奇斗巧的时候,也是家庭和睦、老幼和谐、共享天伦的时候。
食疗方:生地粥
【材料】:生地黄10克,大米100克。
【调料】:白糖适量(糖尿病患者可减量或使用枸杞子调味)。
【制作】:①生地黄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约30分钟,过滤出药汁约100毫升。②将大米洗净加水煮熟,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③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或枸杞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胃、凉血生津。
小妙招:末伏到了,抓紧时间来妇幼中医科做“节气灸”吧!
2019年末伏为8月11日至8月20日,共10天。您如果错过头伏和中伏的“节气灸”,也不用着急,末伏“节气灸”的效果一样很好。而且“节气灸”的治疗范围广泛,除咳、痰、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还适用于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风寒湿痹证,痛经、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以及多汗、尿失禁、尿频、遗尿等虚寒性疾病。
2019年三伏“节气灸”时间
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上一篇: “天高气爽,白露含秋”----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篇
下一篇: 杏林医话 | “月经过少”是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