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持续高热、咳嗽 当心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概述
腺病毒是Rowe于1953年由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经过培养分离得到的,因而命名为腺病毒。属DNA病毒,导致重症肺炎的型别主要为7型和3型。 7型腺病毒肺炎较3型更容易引起呼吸衰竭。
腺病毒主要在咽部、眼结膜及淋巴组织繁殖,易引起呼吸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重而复杂,并发症多,缺乏特异性治疗。腺病毒占儿童呼吸系统感染3%~ 6%。腺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多发生在冬春季,南方多发生在春夏季,尤其在年中第二季度多发。
腺病毒肺炎致病机制
腺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后,引发炎症反应,引起支气管黏膜、肺泡壁水肿、增厚、管腔狭窄,影响通换气功能。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坏死物阻塞管腔,支气管周围间质内明显水肿,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肺炎加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腺病毒易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损伤多系统脏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或)脓毒症,进而发展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序贯状态。
临床表现
发热:腺病毒肺炎在较大儿童中,以咽炎和咽结合膜热较为常见,在3岁以下婴幼儿则以肺炎为多见。潜伏期3~8 天,一般急骤发热,最初1~3 天,体温多在38~39℃,以后渐升高,发病4~5天后,体温可达40℃ 以上,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高热多持续7 ~ 10 天,重症2 周为极期,以后热退,个别发热时间长达20天。发热高,病程长为其特点。
咳嗽:自起病是即有咳嗽,频咳或轻度咳嗽,流鼻涕卡他症状不明显。
呼吸困难和发绀:开始于病程第3~6天,鼻扇、三凹、喘憋、青紫。
肺部体征:发病第3~4天出现,粗湿啰音,细湿啰音,哮鸣音,
重症腺病毒肺炎表现为:精神萎靡(3~4天)、面色苍白发灰(5~6天),呼吸急促、呼吸衰竭,心力衰竭(6~14天)。其他并发症包括:胸膜炎,肺不张,心肌损害,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实验室检查
儿童腺病毒肺炎炎症反应强烈,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及CRP升高常见,且白细胞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属于少数会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病毒性肺炎。
胸部X线:发病第3~5天开始,6~11天融合,左下肺和右上肺胸膜反应和胸腔积液,8~14天病变吸收。
病程10~14 天,高热骤降,大部分患者症状随之很快好转,肺部阴影2~ 6周才能完全消失。易合并其他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治疗更加困难,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还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治疗
在临床上腺病毒没有特殊药物治疗。合理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减少或减轻因发热时间长所导致的并发症( 心、脑、肾和肝脏的损害)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根据病情谨慎使用激素;积极给予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治的一个方面,选择合适的灌洗治疗时机,吸出多少不等的黏稠分泌物,清除灰白色黏液栓堵塞,刷出塑形性支气管样物。通过灌洗治疗,清除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及黏液栓后,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好转。
预后
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年龄、病毒型的毒力、免疫功能、是否合并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感染均有关。3岁以下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比年大儿童重,腺病毒7 型较3 型为重,21 型可留下远期肺部损害,如肺不张、肺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透明肺,支气管扩张。腺病毒肺炎为坏死性肺炎,易引起肺的永久性损害,严重会引起死亡,存活者有部分患儿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需进一步随访,警惕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腺病毒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不高。轻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在儿科门诊早期诊出率不高,与其他病原体感染表现相同,4天之后高热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出现,临床上需高度警惕有无腺病毒感染,可以做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检查腺病毒抗原;在流行季节遇有婴幼儿发生较严重的肺炎,且X 线和血常规也比较符合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胸部X线和胸部CT可以诊断肺炎。
预防
应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家长和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风,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落实呼吸道疾病隔离等措施,强调发热咳嗽的病人带口罩。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传染病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为指导临床诊治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上一篇: 孩子有这些异常行为 可能“它”在作怪
下一篇: “歪脖儿”宝宝可人爱 须当心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