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还是“看医生”
看电视剧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对白:你不舒服啊?要不要去看医生?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看病吗,怎么说成是看医生,医生有什么好看的?是书面语吧,或者是港台腔?这当中其实反映的是理念的问题。
“看病”,疾病是主体。正常的生活突然被各种不适打破平静,这种不适最后要被证实是一种病,所以主角就是“病”。这种“病”可能是医生看出来的,也有很多时候医生什么也看不出来,要靠抽血什么的化验出来,或者是靠先进的仪器查出来的,所以怎么能说是看医生呢?因为这样的原因,患者会因为听说哪家医院有先进的大型诊断仪器而前往,也会主动要求做什么检查,以至于有的患者从别的医院回来,手里拿着一堆检查结果,一脸茫然:什么都查了,还是难受。原来,认真“看病”的他们发现先进、全面的检查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他们也不知道还要返回千辛万苦挂号看到的开了种种检查的医生那里进行下一步诊疗,才算是一次完整的看病。这样看完的慢性病患者,如果用药后感觉还行,以后的复诊就没有了,孝敬的子女会在百忙中抽时间去医院、社区继续“开药”,直到出现严重的情况才亲自就医。该停的药没有停引发恶心呕吐、肝肾损害、代谢紊乱,该复查的内容没有查、没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引发的病情加重甚至严重并发症出现,不一而足。由于始终没有意识到医生的作用,说白了也就是只“看病”没把医生放在眼里,这样的患者及家属当然会把自己的焦虑、不安、不满投射到医生身上,最容易发生医患矛盾,情急之下产生医闹等过激行为也是在所难免。
如果大家对未知的疾病心怀敬畏,需要寻求帮助的话,自然会去“看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去做相应的检查,听取医生的诊治分析,治疗计划,注意事项等。化验、检查是医生选择开具的,结果也是医生分析的,这些在医学上被叫做辅助检查的东西,辅助的是医生的诊断思路和病情判断依据,患者及家属大可不必拿着一堆检查结果一筹莫展。术业有专攻,分析检查结果的功底医生需要在临床上磨炼好久,不断加强,非医学专业的患者家属何苦为难自己,还容易耽误事。看了医生的患者会遵医嘱复诊,慢性病的复诊往往看似简单聊几句,测测血压、血糖,也许一段时间里治疗方案也不变,但他们最起码在亲自看病,定期复查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医生开具的处方是有依据的,患者服药心中也是有底的,这样的就诊平平常常,却使慢性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孝顺的子女应该定期带老人去看医生,让他们亲自看病,而不是代替老人照猫画虎去买药。看医生,得到的宣教、医嘱等非药物处方,也许是更加重要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定期去看医生点滴加强、根植于内心的饮食、运动调控理念使患者获益最大,却也是看不见的获益。
作为医生的我们,尤其是内科医生,更应该在专业、宣教方面不断加强自己,让患者主动选择“看医生”。
内科 刘瑞清
上一篇: 难以拒收的大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