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眼肿,一查竟是“接吻病”!
在儿科门诊,一位宝妈抱着孩子焦急地来到诊室:“大夫,我家宝贝儿发热3天,嗓子疼,鼻子也不通气,眼睛肿的像核桃,不会是肾炎吧?我给他吃点儿头孢和清热解毒的中药,怎么还越来越严重?”
儿科刘宗文医生查体后发现,孩子的双侧眼睑明显浮肿,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宝贝儿穿着高领的衣服,家长没发现),扁桃体可见白色分泌物,再一摸肝脾肿大。接着问道:“晚上睡觉是不是还有点儿打鼾?”家长说:“是啊,您怎么知道?以前不打鼾的,这两天晚上有点儿打鼾。”
结合患儿的血常规结果,刘大夫心里基本有了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安慰家长道:“您别着急,宝贝儿应该不是肾出问题了,而是感染EB 病毒了,这个病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建议进一步完善EB病毒四项、肝功和肝脾超声等检查。等到下午EB四项结果出来,证实就是EB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今天儿科刘宗文医生就和大家聊聊宝宝发热、眼肿可能隐藏的“接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妇幼健康科普】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俗称为“接吻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疾病,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传单会传染吗?
EB病毒经密切接触病人口腔唾液而感染,输血亦为传染途径之一。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细胞中增殖,导致细胞破坏,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继而累及全身淋巴系统。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病毒可在患儿口腔内繁殖,从潜伏期至病后6个月甚至更久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口腔唾液而感染,如接吻、共用餐具,偶可通过输血感染。故患此病后不需要隔离,可以正常生活、学习。
传单有哪些常见表现?
● 发热:体温38~40℃,无固定热型,持续约1~3周,少数持续数月。虽有高热,但热退后精神较好。
● 咽峡炎:咽、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易被误认为是扁桃体炎化脓。
● 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很少超过4cm,部分可有压痛。
● 眼睑水肿:双侧眼睑水肿,轻重不一。
● 鼻塞、打鼾:部分病人伴鼻塞、打鼾,易被误认为鼻炎、腺样体肥大。
● 肝脾大:以脾大更为多见。
皮疹:部分患儿多在病程4~10天出现,可为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持续1周左右消退,消退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传单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需做血常规、血生化、EB五项、EB-DNA、T淋巴细胞亚群、肝脾超声等。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需行骨髓穿刺,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传单能治好吗?
本病系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自然病程约2~4周,少数恢复缓慢,可达数周至数月。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较少。
什么情况下需考虑传单?
发热、淋巴结肿大、鼻塞和/或打鼾、眼睑浮肿、扁桃体有渗出物、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分类以淋巴为主。具备上述2~3条时,需怀疑本病。
传单应如何治疗?
休息
应注意休息,脾脏显著增大时尤应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轻微的腹部创伤就可能导致脾破裂,故应避免与腹部接触的运动,以防脾破裂。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
对症治疗
退热、调节免疫力、保护肝脏等。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常规、肝功能情况。
丙种球蛋白
对于持续高热不退、发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的患儿,可静点丙种球蛋白,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关于抗生素
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听起来让人担忧,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就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宝宝的健康。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也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 宝宝耳前小肉揪揪真是“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