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新晋宝妈的一封慰问信
新升级的宝妈们,大家好!首先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不知你们现在是否正在为母乳喂养的事而苦恼,是否正在经历腰酸背痛的苦楚,是否正在承受睡眠不足而事事焦头烂额,感觉每天除了喂奶就是在为喂奶而焦急的路上,今天作为一位妇产科医生,一位二胎妈妈的身份,向你们说一声困扰我们的这件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一点点,让产后的幸福多一点,疲惫和焦虑少一点!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我们都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迎接宝宝的历程,有疼痛,有恐惧,有期待,有疲劳,总之我们经历了蜕变,当看到那个陌生而软糯糯的小家伙,我们心中有着不可思议,要想尽快适应妈妈这个角色,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其实妈妈和宝宝初都在学习,都在成长,我们在学习怎么养育这个小家伙,小家伙也在努力学习怎么觅食,怎么成长,所以哺乳是妈妈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学会如何吸吮是宝宝的本能,虽然是本能,但现在这种本能在退化,有的妈妈全程奶水充足,母子愉悦而有的妈妈却会历经涨奶、堵奶、奶水少、喂奶痛……苦不堪严。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也许是初次见面的第一个环节-开奶出了问题,并没有“天生奶好”的妈妈,除了一些乳房先天畸形,乳腺管发育不良等,其他的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开奶,那什么叫开奶呢?宝宝出生后第一次吸吮母乳叫开奶,刚出生的宝宝会本能地寻找乳房,当你看到刚出生半小时左右的宝宝在你身上就会做出张着小嘴寻找乳房的动作时,你会感到很神奇,很幸福,这个时间段宝宝的吸吮反射是最强的,也是学习吸吮、与妈妈磨合的最好时机。对宝宝来说,尽早开奶首先是为了保证可以吃到珍贵的初乳;其次初乳的量很少,正好和初生宝宝玻璃珠大小的胃匹配,同时初乳很粘稠,正适合宝宝学习和练习吸奶的技巧。对妈妈来说,尽早开奶可以建立正常的泌乳反射,宝宝吸奶越早越勤,妈妈的乳腺管疏通的越好,分泌的乳汁就越多越顺畅,同时哺乳本身会促进母体大量分泌催产素,有利于妈妈的子宫恢复,所以开奶不要去关注孩子咕咚咕咚吞咽乳汁,那是不可能的,前几天只能看见吞咽动作,也许吸吮好一下才够吞咽一次,不要因为看不见乳汁就灰心,就给自己贴上奶水不足的标签。 而接下来的24小时中宝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到那时可能很难让宝宝保持清醒,就算是饿了,也几乎是全程闭着眼睛吃。因此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喂奶将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无论是妈妈还是宝宝的原因,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喂奶,只要能在分娩后1-2天内给宝宝喂第一次奶,从生理上来说,对今后母乳喂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前72小时就让宝宝做个“小袋鼠”,要经常贴在妈妈身边吸吮,勤接触,勤吸吮,虽然很疲劳,但用72h换今后的乳腺管通畅、乳汁充足,是非常值得的,不要说顺产后太疲劳,剖宫产伤口怕疼就耽误了这个宝贵时机,医护人员会指导你们如何开奶的!
下面就具体说一下如何做好早开奶呢?
1.频繁的肌肤接触
如果分娩后即刻肌肤接触,并且超过一小时,宝宝会出现自主爬行寻乳的过程,这更有利于宝宝掌握含乳技巧,而且肌肤接触多的宝宝哭闹较少,有利于减少消耗,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非常重要。
2.频繁的哺乳
妈妈注意观察宝宝的神态,一旦宝宝出现了想吃奶的早期信号,比如身躯扭动,手指进入口中时,就开始哺乳。不要限定哺乳时间及哺乳次数,刚开始几天,吸吮次数越多越好,每天至少8-14次;每次哺乳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3.正确的哺乳技巧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正确的衔乳姿势是:让宝宝把嘴张到足够大,使乳房紧紧地压在他的下巴上,嘴唇包住乳头和至少3厘米的乳晕部分,下嘴唇是外翻而不是内缩的,这样才能包住乳晕,吸到充足的乳汁。如果技巧错了,一是宝宝吸不到奶,也很容易造成妈妈乳头的疼痛和损伤。
4.不要过早用奶瓶和安抚奶嘴
奶水不够、喂奶痛、宝宝哭闹往往会让妈妈过早的给宝宝使用奶瓶和安抚奶嘴,一旦使用的话容易让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会影响母乳喂养正常进行,宝宝刚出生的几周尽量不要使用奶瓶和安抚奶嘴。
5.饮食不要太油腻
分娩后头3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意蔬菜、水果和乳制品的摄入,不要过早食用油腻的食物。蔬菜汤对于产后补充水分、电解质丢失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心情好,睡眠好,不要担心和焦虑,相信自己,才会和宝宝共同成长好,希望每位宝妈都可以从容轻松的过好每一天!
下一篇: “ 37℃”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