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 正文

儿童反复发热 小心“川崎病”!

作者:周茜 2022-10-28 15:26:51 来源:儿科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21028152321.jpg

  “大夫,我家孩子已经发烧五六天了,查血血项升高,输了几天抗生素发烧一点都没有好转,今天眼睛都红了,手脚也肿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宝妈疲惫又慌乱的抱着怀里小朋友,十分恐慌。经过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周茜医生仔细的查体和病史询问,小朋友除了发热时间长、结膜充血、手足硬肿的表现外,还出现了皮疹、口唇干红、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卡疤周围皮肤发红的表现,超声心动提示出现了冠脉扩张,最终确诊为川崎病,之后收入病房,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小朋友逐渐好转,很快便顺利出院,随诊冠脉也逐渐恢复正常。

微信图片_20221028152324.jpg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目前已是5岁以下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最危险病变发生在心脏,现已逐渐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男女发病比例为1.7:1。川崎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感染、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失衡以及遗传倾向均被认为是川崎病可能的病因。

  川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发热:常为反复发热,体温可达39~40℃,抗生素治疗无效。

  2.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出现手掌、足底潮红和硬性水肿,有时伴有疼痛;2~3周手指和脚趾出现从甲周开始的脱皮(膜状脱皮);在病程1~2个月,指甲上可出现深的横槽(Beau’s线)或脱甲现象。

  3.皮疹或卡介苗接种处红肿:皮疹通常在发热后5 d内出现,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腹股沟处皮疹加重和早期脱皮以及肛周潮红、脱皮是川崎病的特点。卡疤红肿是指原卡介苗接种处急性炎症,是川崎病的一项相对特异的早期表现。

  4. 双侧球结膜充血:患儿可出现双侧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

  5. 口唇和口腔改变:包括口唇红、干燥、皲裂、 脱皮和出血;草莓舌;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可伴发口腔溃疡和咽部渗出。

  6. 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常为单侧,直径≥ 1.5 cm。

  全身其他系统有哪些表现?

  1.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包炎、瓣膜反流甚至休克,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其他中等大小体动脉的动脉瘤,主动脉根部扩张,周围性坏疽等。

  2.消化系统:呕吐、腹泻、腹痛,肝炎、黄疸,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等。

  3.呼吸系统:咳嗽、流涕等。

  4.肌肉骨骼:关节红肿、关节痛,大小关节均可累及。

  5.神经系统:易激惹,无菌性脑膜炎,面神经麻痹,感音神经性耳聋等。

  6.泌尿系统:无菌性脓尿,尿道或尿道口炎,鞘膜积液等。

  川崎病如何诊断?

  川崎病为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川崎病包括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两种类型。

  川崎病如何治疗?

  1.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大剂量IVIG)

  2.阿司匹林

  3.糖皮质激素

  4.英夫利昔单抗

  5.双嘧达莫

  6.华法令

  川崎病治疗出院后注意些什么?

  1.合理饮食,避免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磕碰,有丙种球蛋白输注史的患儿,半年内慎种疫苗,确需接种的及时咨询医生。

  2.遵医嘱服药。

  3.遵医嘱及时复诊,定期监测血常规、降钙素原、肝肾功、心肌酶、血沉、凝血功能、心脏及冠脉超声、心电图等。

  4.若患儿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上一篇: 我的孩子是“社交牛人”,咋会是孤独症呢?

下一篇: 孩子为什么刚出生就有牙?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一、人员组成:  儿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81名,其中医生54名,护士27名。  54名医生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7名,住院医师14名;博士1名,硕士生26名,本科28名;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3人;另外,返聘人员5人。  27名护士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2名;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6名。  二、儿科综合简介:  儿科临床工作是以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多专业疾病为主要工作重点,如针对儿科季节性、流行性疾病及专业病的诊断与治疗,慢性疾病的诊疗、管理与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孩子们提供了便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