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腹部如何注射抗凝剂,这些您要了解
亲爱的准爸爸/准妈妈,当您看到“抗凝剂”、“低分子肝素”、“抗血栓”这一系列名词一定会有很多疑惑,对您来说一定很陌生。
“抗凝剂是什么药?”
“为什么我需要注射抗凝剂?”
“是不是我的病情很严重?”
“怎么打?”“打在哪?”
孕妈们常常很焦虑,不仅如此,随着怀孕后肚子渐渐增大,还会担心扎到肚子里面的宝宝。接下来产一科李芳就为新手宝妈们排忧解难,依据《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告诉您低分子肝素注射的二三事。【妇幼健康科普】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类药物:
由于孕妇在孕期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所以在孕期或产后有发生血栓的风险。不同于非孕期,且近年来孕产妇血栓性疾病也多有发生,特别是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抗磷脂综合征、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的孕产妇,尤其要注意预防血栓形成。所以为了让您的整个孕产期更安全,医生会根据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您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以及抗凝治疗的方式。我们这里所说的抗凝剂就是其中的一种抗凝治疗方式。
低分子肝素( LMWH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也是治疗由抗磷脂综合征、易栓症、自身免疫病等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有效药物。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对母体和胎儿都是安全的, LMWH 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故不会增加胎儿出血事件的发生。
注射部位:
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左右肋缘下l cm,下至耻骨联合上1 cm,左右至脐周10 cm,避开脐周2 cm 以内。
优点:腹壁皮下组织较厚、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液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
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对妊娠晚期(妊娠28 周至临产前48 小时)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 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 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
注射体位:
1.腹壁注射时,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
2.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
注射前是否需要排气?
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临床上常用抗凝剂多为预灌式注射剂型,针筒内预留 0.1ml 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射器乳头和针梗内,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
注射角度:
垂直褶皱注射法: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 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优点:使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到破坏;局部皮肤间隙增大,有利于与肌肉层分开,促进药物吸收;防止针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
注射前不抽回血。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很难抽回血,如勉强换手操作,易导致针尖移位,加重组织损伤。
注射速度与拔针
持续匀速注射10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过快会刺激局部毛细血管引起出血,过缓针尖长时间停留在皮下、药物的刺激,加重局部疼痛、痉挛、增加工作量及患者的焦虑。推注10S,停留10S,可做进药物吸收,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
注射后是否需要按压?
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3~5min。按压不当(时间过短、时间过长、用力较大等)均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注射后注射处禁忌热敷、理疗。虽然低分子肝素相对较安全,但依然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项目。
上述分享的内容相信能让孕妈们消除了疑虑。分享孕产期知识,让您安全、安心待产是我们妇儿人的使命,小李期待与大家下期见。
上一篇: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家长怎么办?
下一篇: 磁共振—癫痫患者重要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