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不青春 你们是我最美的遇见……
因为疫情迟迟未消,时不时还会给点颜色看,产一护理人员响应医院的号召,同时需要支援隔离酒店、发热门诊、疫苗接种、核酸采集,有人产休,有人病假......上班的护士们都是咬紧牙关硬扛着,没人抱怨,没人牢骚,班次随时调整,休息的随时顶上,科里有的护士姐妹之间已经几个月不曾见面了。身为产一护理组的护士长,我一直被大家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着。
一月底,护理部工作群里一条紧急命令:“明天每科抽调两人外出支援,请护士长上报名单,明天凌晨出发支援丰台!” 我迅速转发产一工作群,片刻间手机响起,郑仿、胡清华打来电话:“我明天休,我能去!” 两个体重都不足100斤的“逆行天使”成为驰援丰台的第一批白衣战士,单薄的身体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1月23日凌晨2:30出发,一直奋战到深夜,二人没有一句怨言,对一天遭遇的严寒、诸多不便一句未提,只是在工作群里嘱咐第二批出发人员注意事项。“科里还有人继续支援,人手紧,我们不用休息,可以继续上班!”她们毫不犹豫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第二批出征的是刚刚下了小夜从医院出发的张晓雪、冯宇。这一次连续日夜作战三天未归。两位“前线的战士”每天在群里回答大家的问询,闲聊奇闻、趣事,她们只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知道她们的“云淡风轻”目的是让后方的我们放心,听说她俩持续作战,下了岗都无法打字发信息,只能用颤抖的手按语音回复我:“您放心吧!我和冯宇能坚持,不用派人换我们。”
彭艳芬在非典时就是支援前线的“战士”,新冠疫情以来,她又在默默地支援核酸采集和疫苗接种工作,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与担当。
“护士长,我能去!”孩子还在哺乳期的周文柳说;
“休息时给我排上!”两个娃儿的妈妈王珊珊强烈要求;
“孩子大了也不用我管,休息时我去!”李方的理由;
“我休息时哪天都可以去!也可以随时替班!”吴志丹追着护士长说;
“我和周娜一组班,我俩下夜班可以一起走!”张月说;转科的赵淼随时听从召唤回科帮忙。疫情来临,大家得知要持续支援,纷纷主动请缨……
吴志丹大年初二没来得及与家人团聚,下了夜班背上行囊即奔赴隔离酒店;韩君霞一声令下去支援“前线”;支援发热门诊的周娜还没回科,张新、胡清华、周超越已经主动找护士长报名备班。支援酒店备梯队,瞬间王雅文、赵颖、刘艳红、郑仿、王祎萌......纷纷“请缨”,外出支援的人名单很长,大家从不让我犯难。
4月底顺义又抽调大批人员参与采核酸工作,每天留下科内最少人员,全体停休参加“战斗”。两个孩子的妈妈郝艳楠连着上了十几天的班,没吭一声,默默坚持;下夜班的冯宇紧急把爸爸送进急诊室,当天溶栓放了支架收到心内科危重症住院,忙完私信我:“护士长,明天我能去支援,我爸不用陪住!”
“护士长,明天支援减一个人,您让王雅文休一天吧,这些天她一直上班、替班,太辛苦了,而且感冒没有好,明天还是我去吧!”郑仿私信我。我征询雅文意见,她淡淡地说:“我没事儿,大家都很辛苦,郑仿生理期痛经正厉害,还是让她别去了。”队友间的难处她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临时下午调人支援南法信。“常建清,在哪呢?马上去采核酸,能来吗?”“好的,5分钟到医院!”张月、李晓飞、周娜、彭艳芬、赵凯琪每次只需排上不用征求意见,因为她们都会用简单的三个字“我能去!”回答我。
5月1号的深夜,还没出满月的直靓发来消息:“护士长,看到群里的信息,科里需要我时随时可以回去上班,我现在恢复挺好的。”张晓雪正在参加产科护士脱产线上学习,看到群里支援,主动请战:“护士长,我每天都可以去,我让老公帮我把课录下来,晚上回家在学习也行。”......
从“前线”发回的一篇篇报道中,看到的是一张张口罩深痕,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被汗水泡肿的双手。她们的义无反顾、努力坚持、负重前行换来一方百姓的平安与健康。
负责排班的赵淼面对每天的人员调动,绞尽脑针排兵布阵,既要保证上班人员年资能力搭配互补,确保母婴安全,还要尽最大能力让大家能休上一天。护理员王春霞和郭金桥除了日常的外出外送工作及出院病人的终末消毒外,每天还要负责处置室、污洗间、陪床椅、更衣室、值班室等房间、物品的消毒擦拭。
病房实行封闭管理以来,门岗苏海彦、郭春华二位师傅更是练就一身本领:“你出去上哪?”“我去10楼,我媳妇在产房呢!”“你不是3床家属吗?你媳妇昨天生完了,怎么可能在10层?”“得嘞!还真蒙不了您!”二位师傅还负责监测所有进病区人员的健康宝查询、体温监测,每天拿着测温枪不停的“扫射”。郭春华还负责统计医护等人员是否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哪个人是她的重点监控对象早已心中有数。4位师傅已经成为医生、护士们的得力助手。
“护士长,我想咱们科人了!真怀念跟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我们产一人特别积极阳光正能量,记得我上责班时有工作未完成,大家都会主动帮我......”
这是支援隔离酒店的李方给我发来的信息。信息让我意识到作为护士长对外出支援的她们关心不够,之所以怀念这个有温度的集体,一定是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无人诉说。人来人往,我已经习惯大家纷纷离开又回来,很少关心她们在外是否适应与习惯。姐妹们从不跟我诉苦,都在咬牙坚持着,瞬间为她们的担当和坚强而泪目。
科里科外大家都在努力践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是她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宝妈在小红书上书写自己的《顺义妇幼生产日记》,“喜欢我的责任护士郑仿小姐姐真的是一个人美心善,一看就很nice的小姐姐,医生护士有责任心、耐心和服务意识,她们会耐心解释我的任何疑问”。“家一般温暖,亲人般呵护”......
疫情持续了两年多,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留在科里工作的同志每天按规定流程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的健康码、流调码筛查、体温监测,按规定的核酸采集,出现症状报告并排查,自身的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2点一线不聚集、不聚餐;环境的擦拭、各种登记;患者及家属的封闭式管理,严格入院筛查、流行病学史问询、体温监测,随时的支援任务……除了保障疫情不反弹,更重要的任务是保障母婴平安。
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感觉重担在肩;每一次任务的下达,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应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矫揉造作,但可以这般的简单粗暴——“我可以!” 无奋斗不青春,感谢你们,产一护理组的姐妹们,你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称号。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