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绵延2年有余,为有效控制疫情,防止在我院出现交叉感染,我院认真执行上级的文件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保证了医疗安全。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未出现一起由于防控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
首先医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院长助理及副院长任副组长,院感科、医务科、门诊办、护理部、疾控科、安保科、运保科、药剂科、检验科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指导全院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疫情防护措施。
首先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设置醒目预检分诊点,减少医院出入口,设置一米线,外卖、快递等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东大门:人流、车流单向,分开出入口。入院者人人测量体温,体温≥37.3℃,引导至发热门诊筛查。
2.门急诊:流行病学史询问,随时更新;根据不同人群初筛码三码合一查验、手工登记相结合;测量体温,发热引导到发热门诊,如患者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将患者引领至隔离门诊,发热患者引领至发热门诊。加强疏导,避免聚集;
3.科室分诊台随时更新风险区域:患者再次测量体温,查验初筛码,询问流行病学史,将无特殊情况患者在挂号条上盖章标记“已筛查”填写体温后分诊至科室,如患者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将患者引领至隔离门诊,发热患者引领至发热门诊。
4.科室随时更新风险区域:接诊患者再次询问发热病史,流行病学史,查看患者挂号条上是否盖有“已筛查”字样章及患者体温数值。无此章告知患者分诊台进行分诊,发热病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如患者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将患者引领至隔离门诊,发热患者引领至发热门诊。
5.预检分诊点配备发热病人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表、手消毒液及预检分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本;病人进入医院必须戴口罩,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对发热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发热门诊。
7.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
8.做好诊疗环境的管理,诊疗区域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第二,发热门诊管理:
1.做好患者接诊及隔离观察工作。对就诊发热人员进行相关检查,有流行病学史的就诊人员、不明原因发热人员加强引导、管理,等待检查结果期间患者严格单间隔离管理,限制其活动范围,并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得让患者自行离院,经院内、区域内专家会诊,并按程序报告。
2.留观室建立终末消毒登记本。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表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处理等。
第三,住院患者及陪住家属管理
1.患者及陪住家属入病区前查验初筛码及核酸检测。特别是隔离患者,应按照医院指定的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隔离患者转运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由保安疏导沿路人群,保持2米以上距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对患者进行咳嗽注意事项(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流动水洗手)和手卫生的宣传教育。
3.隔离患者单间诊疗,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4.中高风险患者转出、离开后涉及到的各临床科室(包括放射等医技科室或其他辅助科室等)对诊室、病房、使用过的器具进行终末消毒。
5.隔离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该按照感染性废物规范处置。
第四,病区管理:
1.病区封闭管理,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按防控要求进行相关检测,患者及固定陪护人员除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外不许离开病区,严禁加床,严格控制陪护,确需自带陪护的应按照住院患者管理,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2次,并有记录。病区设置过渡病房或缓冲病房,收治暂未排除风险的急需住院人员,不得探视,对必需探视可采取视频探视,病区内所有人员必须严格佩戴口罩,严禁互串病房、扎推聊天。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五、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所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期间根据暴露风险选择口罩类型,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消毒。
3.各科室配备一定量防护用品,方便医务人员使用,其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5.工作人员每日进行体温、症状、风险区域、核酸的监测。
在全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系列的防控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通风及手卫生措施,每日的联合巡查,形成了我院的疫情防控网,为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