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吃饭究竟为哪般?
儿童早期,特别是胎儿期至出生后2岁(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儿童早期良好的营养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婴幼儿期的快速生长决定了对营养的特别需要,因此,父母做好婴幼儿时期的营养补充极为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进食过程中出现挑食、偏食、追喂等现象,“不喂孩子母慈子孝,一喂孩子鸡飞狗跳”成为很多家庭喂养的真实写照。很多家长认为宝宝不爱吃饭是天生的,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宝宝不爱吃饭大多是由于父母存在儿童喂养误区造成的。那么,父母在平时喂养中常见的有哪些误区呢?
1.孩子喂食无需沟通
由于宝宝年龄小还不会说话交流,宝妈认为在喂食过程中与宝宝交流也不会明白,常常采取看书、浏览短视频等方式打发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有研究表明喂养时父母采取积极鼓励的言语、表情或动作,会使儿童接受更多的食物,威胁性语言会增加儿童拒绝食物的比例。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父母应在进食时给予轻柔的言语、微笑或抚摸等,可促进宝宝进食。
2.添加新的食物不吃即放弃
很多家长在添加辅食时,遇到宝宝一次拒绝即将该食物标记为不爱吃食物,其实婴儿在接受一种新的食物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宝宝出现拒绝时应暂缓添加,后续父母通过鼓励和改变食物性状等方式,尝试给其喂10-15次逐渐接受这种食物,切勿强制喂养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3.只要宝宝能吃,边吃边玩、追喂都可接受
父母由于担心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在孩子进食时无固定座位,采取追喂、边看电视边吃等方式,这样做短期可能影响不明显。殊不知随着宝宝神经心理发育逐渐完善,注意力被玩具、电视等过度分散而降低对食物的关注,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食欲下降。
4.孩子不爱吃饭是因为饭菜没有加盐、糖等调味品
1岁以内婴儿的辅食应保持原味,烹饪方法主要是蒸煮,避免煎炸,适量添加植物油。因原味的食物能够让宝宝体会不同食物口味,增加接纳食物的机会,减少挑食、偏食的发生。母乳或配方奶、辅食中的天然钠含量已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不建议给1岁以内宝宝添加盐、糖等调味品。此时远离调味品有助于降低儿童期及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了适应幼儿的需要,1岁以后的宝宝也应摄入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5.母乳喂养好,辅食添加可以等1岁之后
宝宝出生后母乳是能获取的天然的理想食品,1岁以内的宝宝胃容积有限,但快速生长发育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却很高,因此需要能量密度高的食物。随着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各种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单纯依赖母乳或配方奶已无法满足宝宝健康生长的营养需求。一般说来,当宝宝喝奶后仍未吃饱或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并且伴随有类似“吞咽、咀嚼”动作时,提示需要开始添加辅食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不早于6月龄添加辅食,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在《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所以,建议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不早于4月龄,不晚于6月龄,过早和过晚添加辅食都不可取,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一定危害。如过早添加可能会增加宝宝发生感染、过敏、消化不良、肥胖等风险。过晚添加可能会增加罹患营养缺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喂养,作为儿童养育过程中一个核心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发展、促进精细动作和言语功能的发育、促进儿童独立性发展。父母作为儿童喂养的主要参与者,不能把喂养单纯看作给予食物的过程。喂养不仅仅是单纯给予,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学习进食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凌昱,杨艳飞,孙晶晶,等.1~6岁“喂养问题”儿童不同饮食行为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9):32-39.
上一篇: 产后女性的“幸福”椅,让你变回小姐姐
下一篇: 化疗时我们都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