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这里有支抗疫娘子军

作者:赵玉玲 2020-07-16 09:38:18 来源:儿科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00716093830.jpg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闪现的镜头,不断更新的消息……无一不让人思绪翻滚,心灵震颤。在灾难面前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全体护理工作者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她们是抗疫前线的“突击队”

微信图片_20200716093840.jpg

  疫情期间,儿科护士李天娇和田影是第一批被抽调发热门诊工作的,接到通知,她们立即赶赴抗疫前线,排查院内所有发热患者,避免疑似人员流向院内。由于疫情突袭,人员紧张,科内临时调配,李天娇在小年夜那天上了发热门诊的第一个夜班,本是与家人一起欢度佳节的好日子,可她只是三言两语的告别了同在医院工作的爱人,叮嘱他照顾孩子,便投身于发热门诊的工作,防护服一穿就是12小时,期间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

  发热门诊是由原来的体检科临时改造征用的,一排简易的阳光房——冬冷夏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筛查室里没有暖气,为了通风换气,大门必须24小时打开,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刮得异常猛烈,冷冷的夜是如此的漫长,手脚冻得冰凉,有时手僵硬到拿不住体温表,双手相互搓一搓继续登记患者信息,在这里不仅要做好患者信息的登记,还要测量体温、血压、抽血、采集咽拭子……并且时刻警觉——做好防护。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们依然谨慎的排查着每一位患者,认真的记录每一条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对象。

她们是炎炎烈日下的“逆行者”

微信图片_20200716093846.jpg

  六月的北京百花开放,已经持续56天无确诊病例被突然打破,疫情防控也由三级管控升为二级,也再次把百姓们带入恐慌之中,放松的心情又开始紧张起来……

  为做好隔离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指示,进入发热门诊的人员下班后不能回家,到指定地点隔离休息,这将意味着在工作期间不能与家人团聚……王一君、杜雪梅、王晶辉、穆妍等孩子还小,她们割舍不下孩子,强忍泪水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为了抗击疫情,为了“大家”暂时告别了“小家”。

  烈日当空,每日平均温度38℃,在发热门诊的简易房里,40℃是常有的事,在这么炎热的环境里,她们还要穿着防护服、隔离衣、医用帽、厚厚的N95口罩、两层手套、鞋套……穿上这身战服不动就已经是汗流浃背,为了能够顺利的给患儿采血,她们不断地找合适的体位,只为家长和孩子能够舒服一点,有的时候蹲着,甚至有的时候跪着采血,出了雾气的面屏和双侧手套给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赵立东讲出了发自肺腑的话,她说“工作结束后里面的内衣早已湿透,都能拧出水来”。

  到目前为止,儿科支援发热门诊30人次,持续做战170余天,她们毫无畏惧,毫无怨言,是抗疫战线上最美的逆行者。

她们是默默无闻的“侦察兵”

微信图片_20200716093957.jpg

  随着核酸检测应检和愿检的人数剧增,护士长孔艳艳被紧急调到核酸检测门诊,挑起了核酸检测门诊的重任,从物资筹备、标本采集、核对转运、统筹规划到现场指挥,连续工作多个通宵数日未回家,废寝忘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打心底里心疼和敬佩,科里的同事们前去看望她,让她先回去吃饭,身体要紧,她却毅然决然的说:“丫头,这个核酸检测样本是一点错都不能出的,必须得做到万无一失……”

  苏红一连续加班到深夜、到家后瘫倒在床上。核酸检测门诊担负着全院的检测,完成门诊的核酸检测采集任务后,还要在进行病房采集的任务,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工作,身体疲惫,她在病房采集的过程中不小心扭伤了腰,那天下着大雨,核酸门诊在主楼的外边,她拖着疼痛的身躯,冒着雨打着伞去转运标本,将所有标本安全转运到方舱,回来却趴在床上动弹不得……第二天还要坚持上班,没有请病假,她说:如果我休息了,就要有个人替我的岗,这么忙的情况下,大家都没有休息了……”

  核酸检测门诊每天接受六七百人次的工作量,个人采集180份到200份咽拭子,每采集一人就要换一副手套,频繁快速的更换手套200来次,高海宁在下班时才发现自己大拇指穿脱手套的位置皮肤发紫,她却说顾不上疼,要赶快,准确的采完,这样才能尽早的排出疑似患者,上班时就像加满了弦的时钟,不停歇。王璐更是加班到没有时间庆祝自己的生日,一身疲惫后,只是简单的对自己说一句生日快乐。面对这样的工作,她们从不抱怨,总是用强大的心理素质应付着所有的不适,为愿检应检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采集。截止到目前,儿科支援核酸检测门诊8人次,采集应检愿检咽拭子15000余人次,她们无怨无悔,砥砺前行。

她们是扑下身子的“有心人”

微信图片_20200716094012.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094013.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094015.jpg

  儿科是个特殊的科室,孩子是家属的掌上明珠,一个宝宝看病,多名家属陪护,在疫情当前,儿科护士们不厌其烦的与家属做好解释,一名家属携患儿进诊室就诊及输液,在诊室及治疗室门口粘贴温馨提示,各诊室门口、留观室、候诊区地面贴上了卡通图案—“请保持一米距离”的地标,减轻就诊患儿恐惧的心理,同时也提醒家属们有序就诊,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在留观室座椅及候诊椅上用胶布打封间隔成一米以上距离,并贴上“请您做邻座”、“请坐”字样,进一步疏散人员,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几率。

  在儿科门诊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大多数不会准确表达的孩子,而且还要做好与家属的解释沟通,尽管如此我们还努力的采取着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天在门诊就诊、治疗的患儿得到安全的保障。消毒隔离工作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护医护人员,又要保护患者。自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加强科内人员理论培训,在工作之余每日练习穿脱防护服,并严格考核。工作中做到“两前三后”手卫生,操作时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手消;严格掌握消毒液配制方法并监测,对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收药台、留观室等区域定时进行擦拭消毒并记录,保证患儿就诊、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摘除留观室东门的棉门帘,开放留观室东门,加强早、中、晚通风,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紫外线消毒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有家属将医用口罩等医疗垃圾乱扔现象,及时备医疗垃圾桶并贴好标识,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等等;将消毒隔离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加强和规范儿科门诊的管理,减少人员聚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至关重要。预检分诊工作由原来的儿科分诊台移至儿科门诊南侧入口。

她们是坚守岗位的“螺丝钉”

微信图片_20200716094017.jpg

  儿科门诊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科室,因疫情期间工作需要,只能由核心组成员及身体不好、孕期、哺乳期人员担当,有一天,突然接到张苗打来的电话“赵老师,我肚子不舒服住院啦......”怀有31周身孕的她由于劳累过度,出现了早产的迹象,住进了产科病房开始保胎治疗,还好治疗及时,一切顺利可以回家休养,出院那天,她说“我也没啥不舒服呀,您让我上班吧......”看着她手里的建议休息的诊断证明,护士长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浸湿了眼眶......她的忘我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儿科病房只留下冯立影、胡金秋、孙娜、刘晶晶四名护理人员日夜值守,疫情期间为了降低产科住院人员密度,保障护理安全,她们不但要完成儿科的工作,还肩负着接收眼科产科病人的任务,她们不辞劳苦,下了夜班还要去产科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及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的处理等等,为保障母婴安全,她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的学习,配合产科完成产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配合眼科完成术后患儿的护理工作。

她们是冲锋陷阵的“多面手”

微信图片_20200716094019.jpg

  疫情防控期间,朱建文、刘晶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到我院院感防控稽查组的工作中,到各个科室检查和督导院感防控稽查工作;张萌被调入院感科直接参与工作,她们为保障全院的防控安全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赵京楠被调往疾控中心,负责全区的集中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采集,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王雪莲支援河北万泉区医院,在那里更好的开展儿科护理工作,将自己的热情和技能无私的奉献给她们。

  在疫情防控期间,儿科护理队伍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向挫折屈服,她们团结一心默默地拧成一股绳,阻击疫情,共克时难,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与大家的生命安全,她们才是抗疫战线上的娘子军!

上一篇: 零突破!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两项专利申请获批

下一篇: 我院开展鼠疫防控应急模拟演练

相关科室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成立于1995年,目前拥有12名医生: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拥有护士及技师9名。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后,开展屈光不正矫正、斜视、弱视诊治、验光配镜(包括硬性角膜接触镜及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婴幼儿及成人白内障、复杂眼外伤、晶状体脱位、PHPV、青光眼、眼底疾病的手术及激光治疗。尤其是开展复杂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复杂斜视矫正手术、婴幼儿及成人泪道探通联合泪管植入术、新生儿眼底病筛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