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先兆早产,如何“科学保胎”?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并发症及死亡率都较高,即使能够存活,智力、运动等机能也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基于促使母儿最大获益而实施治疗性早产除外,如产前出血、产科并发症、子痫前期等需干预性早产外,自发性早产则应该尽力避免。
发生早产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识别早产征兆并科学保胎,延长孕周,预防早产呢?听听顺义妇儿医院产科江晓玲医生怎么说。
早产的病因及症状
在一些内外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先兆早产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诊治,任其发展就可能造成早产。对于医生和准妈妈,及时了解其可能的诱因并识别先兆早产的症状,及时处理,避免自发性早产的发生就尤为必要,江晓玲医生提示说。
早产的病因包括感染、胎膜早破、子宫膨胀过度及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等。既往有早产史或有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史和发育异常、年龄≤17岁或者年龄>35岁的孕妇、妊娠间隔<6个月、多胎妊娠、羊水量异常、辅助生殖妊娠、吸烟、消瘦等均是早产的高危因素。
先兆早产的症状可能有阴道出血、下腹坠胀、腰背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或宫缩渐进性加强。如果是偶有下腹紧缩感,肚皮发紧,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痛感,休息后可缓解,则可暂时观察。而如果是有效宫缩,即可以造成宫颈管进行性缩短甚至消失的宫缩,就可能造成早产,需及时就诊保胎。
知晓早产的病因及可能的征兆、症状后,怎么科学的保胎治疗、防止早产的发生呢?
孕前宣教,定期孕检
准妈妈并非专业人士,对于早产征兆的识别未必准确并及时,针对有早产高危因素者,应进行对应的孕前宣教及指导,加以针对性的预防和避免。孕期在特定的孕周去医院做特定的化验检查,对于妊娠的维持及母儿监护都是很有必要的。在产检的时候,但凡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接诊医生根据准妈妈所描述的细枝末节,判断有无早产的高危因素,以及识别已存在的早产迹象而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及时加以治疗。理念上的提前干预,利于促成有效的早产保胎。
尽早评估,及时干预
孕前、孕中及时发现并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诸多的孕前后合并症可能诱发治疗性早产的发生,例如怀孕前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贫血、感染等疾病,所以定期产检评估及早发现这些状况并积极治疗很重要。若不及时诊治造成病情加重,可能未足月即已危及孕妇或胎儿的生命安全,从而造成治疗性早产。譬如下生殖道的感染需及时治疗,否则延及宫内造成更广泛感染时,易造成早产及不良结局。合并症的存在如不及时发现变化并干预,有时势必产生治疗性早产。
适时发现,及时治疗
有的早产发生于妊娠过程中却并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比如无痛性宫颈管扩张及缩短,应可疑宫颈机能不全,妊娠12~14周行宫颈环扎术对预防早产有效。这时候基于对既往妊娠是否有早产史、宫颈手术及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胎妊娠、定期查宫颈管等进行评估并预防,进行宫颈环扎或保胎治疗,预防早产的发生。特殊类型黄体酮的应用安胎对于早产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比如微粒化黄体酮、阴道孕酮凝胶等。
适当的早产预测
目前,前次晚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妊娠24周前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25mm,提示需预防性孕酮保胎或宫颈环扎术。既往提出ffn(纤维连接蛋白)测定以甄别有无早产高风险,但阳性预测值差,基于此进行的干预研究并未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当下,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及生育观念的更新、晚婚晚育主动被动地增加,与之伴行的对于保胎的需求性及必要性也随之上升。准妈妈对于早产征兆的意识增加,判断准确性却不一定,一旦自觉有肚皮发硬、宫缩,阴道见红等征兆便自觉早产随之要发生,便要求彩超检查,了解有无宫颈管缩短等早产迹象,而宫颈管长短及扩张有个体差异、变化多伴随明显诱因及症状。对于有明确早产征兆或具有早产高危因素孕妇的早产预测,目前认为宫颈长度>3cm是排除早产发生的较可靠指标。对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应动态监测宫颈长度,而对于早产低危孕妇,不推荐进行宫颈管常规超声筛查。
科学的早产治疗,延长孕周
宫缩抑制剂、硫酸镁的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抗生素、产时处理及分娩方式等,需个体化评估病情及应用,尽可能的在不危及母胎的前提下,延长孕周,避免早产发生。
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避免早产的发生,定期产检评估高危因素,发现早产症状并对症预防是基石。严格掌握指征,采用药物或手术预防早产,个体化评估并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准妈妈和孩子的安全。
上一篇: 掌握这四种游戏,训练孩子“前庭觉”
下一篇: 凝聚“红色力量” 坚守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