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名小学生落水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还记得小时候家门外那口清澈的池塘吗?
还记得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去戏水的小河吗?
还记得游泳馆里那片令你一直“向往”的深水区吗?
炎热的夏天,凉爽成了所有动物的“刚需”。游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起鱼儿、小狗狗,我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游泳水平似乎差不少了。溺水成了我们享受游泳的噩梦,尤其是那些对危险缺乏认知的儿童。
这两天重庆市潼南区8名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事件(7名小学生为了搭救1名落水的学生,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刺痛了我们公众的神经,令人惋惜和反思。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6月22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第3号预警发布“落细落实落地,严防溺水事件发生”。
作为一名儿外科医生和120院前急救人员,当我看到这个新闻同样是非常震惊和惋惜。多么希望我们的院前急救同行能跑赢死神,救活这8条鲜活生命,拯救8个幸福的家庭。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正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疫情的防控上时,危险似乎从背后向我们袭来。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不能减少更不能缺失。
据医学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首位死亡原因,车祸、溺水、窒息、误吸、中毒等为常见意外伤害,而溺水是全世界儿童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溺水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男孩较女孩多,夏秋季居多。
当人溺水后大量的水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严重堵塞,肺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出现障碍,从而出现窒息;另外当大量的水和异物进入人的喉部,会刺激喉部引起痉挛甚至心脏停搏,这两个机制都可以导致人的死亡。现场的急救对于溺水儿童的救治非常关键和重要,也对儿童后期的预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认为机体缺氧4-6min可导致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缺氧12min后机体存活的概率很小。
如何减少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是目前摆在我们各地教育部门和家长面前的难题,也是必答题。
1.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危险水域?
除了正规的游泳池(配备安全员和深浅水标识),禁止儿童在没有监护人陪同及安全设备的情况下前往户外的池塘、河流、江水、海水里玩耍戏水,甚至家里的浴缸也存在溺水风险。我们对儿童的看护和安全教育不能松懈,尤其是对于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而言,看护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暑假即将到来,学校的安全教育要及时跟上,因为暑期是儿童溺水的高峰期。
2.如不幸落水,如何正确的自救?
当然学会游泳技能是极好的,这样即使落水也不会太紧张。当游泳时出现小腿抽筋,可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向上拽,并同时伸直抽筋的腿,另一只手划水、脚踩水,使身体上浮。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不幸落水来说,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仰面体位,头顶向后,尽量将口鼻露出水面,不让身体下沉,扔掉身上的重物,手要放在水里,不可向上举手,避免过度挣扎,等待救援。
3.如遇到身边有儿童落水,如何正确的施救?
对于救援要量力而行,不提倡冲动盲目的跳水救援。施救者应呼叫更多人前来协助救援,不可私自下水。可在岸上使用绳子、长竹竿、木板等投向溺水者,使其抓住,拖拉到岸边救起。确定落水者周围水域环境是否安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下水救援,施救者要从背部将落水者的头托起,保证其能呼吸,慢慢拖到岸边。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如还有其他人员在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同时迅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一侧,便于将进入体内的水从口鼻流出,再将头转向正面。迅速判断溺水者的意识反应和呼吸,如无意识或没有呼吸,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而不要急于控水(因为溺水发生时,在数分钟内由于溺水者的喉头痉挛导致声门关闭,水不会经过咽喉部进入到肺内,此时肺内没有多少水)。进行心肺复苏时,先进行胸外按压,接着开放气道,最后人工呼吸(此操作较为专业需要我们平时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直到120的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为止。
对于儿童溺水问题,我们必须做到教育先行、预防为主,急救宣传、保证安全。鼓励“司马光砸缸式的”合理救援,不提倡盲目冲动的冒险施救。给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多一份保护,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是我们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义务,希望所有孩子都有一个安全快乐的童年。
上一篇: 夏天如何做好孩子的皮肤防护 王奇飒医生连线—CNR《健康到家》
下一篇: 尚未孕育的你,请警惕“卵巢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