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 正文

孩子春夏发热、出疹,需当心川崎病

作者:麻佳佳 2020-04-28 16:24:40 来源:儿科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00428162612.jpg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以全身血管炎改变为主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发现,由此命名。其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好发于春夏季,小于5岁儿童常见,且男童患病率高。近年来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428162616.jpg

  川崎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大量研究表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具体病因及机制尚不明。临床诊断在排除其他疾病后,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诊,其典型表现为持续发热≥5天;全身多形性皮疹;四肢末端硬肿;结膜明显充血;口腔以及唇部皲裂;淋巴结肿大(颈部多见)。临床部分患儿不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一些症状出现较晚甚至不出现,称之为不完全川崎病,增加诊断难度,及时到医院就诊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428162623.jpg

  川崎病的致命并发症:

  冠状动脉损伤是其常见并发症,部分患儿早期就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或冠状动脉瘤,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目前KD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其导致的儿童心血管病变概率高居首位,且KD所致冠状动脉后遗症也成为成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因之一。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医生麻佳佳指出,冠脉损害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前期表现与普通感冒相似,不易诊断,甚至部分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家长们对川崎病的认知和普及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428162629.jpg

  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相关疾病,不典型患儿诊断难度大,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主要原则。临床上丙种球蛋白静注、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效果显著,同时积极退热及相关对症治疗,定期门诊复诊(根据临床表现其药物用量、门诊复诊时间不同)。

微信图片_20200428162634.jpg

  川崎病的注意事项:

  川崎病患儿免疫力减低,家长及患儿心理情绪紧张,因此治疗过程中家长需普及相关知识,同时做到如下方面:

  1.保证患儿多休息、周围环境卫生;

  2.营养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摄入,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免疫调节制剂;

  3.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对于皮疹及指/趾端硬肿患儿若出现脱皮,勿要撕扯,任其自然脱落以防感染;饮食前后可予少量温水漱口;口腔溃烂者可康复新含漱或涂抹,唇部亦可涂抹适量鱼肝油滋润。

上一篇: 新手“奶爸”育儿成长记

下一篇: 新生儿这三个口腔问题如何应对

相关科室

  一、人员组成:  儿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81名,其中医生54名,护士27名。  54名医生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7名,住院医师14名;博士1名,硕士生26名,本科28名;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3人;另外,返聘人员5人。  27名护士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2名;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6名。  二、儿科综合简介:  儿科临床工作是以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多专业疾病为主要工作重点,如针对儿科季节性、流行性疾病及专业病的诊断与治疗,慢性疾病的诊疗、管理与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孩子们提供了便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