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 正文

杏林医话 |“山寒水冷,万物闭藏”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篇

作者:李竞 李歆 2019-11-08 13:23:40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41.jpg

  立冬--每年公历11月8日前后,太阳黄经到达225度为立冬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立冬时节,自然界中“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所以人体从立冬开始进入“收藏”阶段,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48.jpg

  适宜:在古代,立冬是相当重要的日子。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吃饺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立冬又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吃饺子意味着秋、冬季节的交替。此外,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到来,此时北方天气寒冷,耳朵暴露在外,容易被冻伤。因“饺子”的外形像“耳朵”,因此每年立冬,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避免耳朵受冻。民间更有“好吃不过饺子”之说,立冬之后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不同的饺子馅料功效也不相同,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馅料,羊肉、牛肉、韭菜、茴香、萝卜、白菜、芹菜、倭瓜、香菇等都是立冬水饺馅料的不错选择。

  注意事项: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可以说“冬日进补”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此时适当的进补,可以适应冬季气温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但在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愈加丰富的情况下,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不建议过度温补。另外,进补时不宜盲目、过量,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保持营养摄入均衡。

起居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51.gif

  适宜:《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此时起居调养强调“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睡觉可养人体阳气,迟起可养人体阴气。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应当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注意事项:立冬后北方开始集中供暖,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此时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避免口鼻黏膜干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等疾病多发。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54.jpg

  适宜:立冬时节,天气寒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大减少。民谚讲“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建议大家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身体锻炼。冬季锻炼不但可以舒筋活络,提高人体抗寒能力,还可以通畅血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

  注意事项:《千金要方·道林养生》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这段论述主要强调冬季最好选择缓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若汗出过多,造成阳气外泄,是对人体有所损耗的。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因人而异,如果素体强健,营养状况好,不必过于拘泥于此,只要注意防止运动损伤,避免大汗后受凉受风即可。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56.gif

  适宜:冬季寒冷,防寒保暖最重要,应根据《黄帝内经》中“去寒就温”的养藏原则,衣着应以温暖舒适为主。同时应选用暖色和色度较深的面料,如红、橙、黄、藏青、铁灰等色。此外帽子、鞋袜、围巾等,也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用。

  注意事项:冬季穿衣不宜过暖过寒、急穿急脱、忽冷忽热,以防机体因缺乏耐受风寒的能力,且抗邪防病能力减弱而生病。

趣味故事:饺子的来历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358.gif

  “饺子”是中华饮食中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食物,中国的很多节气及节日都要吃“饺子”,立冬、冬至、头伏、春节等等,那么“饺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的义举而流传下来的。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冬天来了,当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冻坏。于是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百姓食用。这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防冻伤的药物,张仲景叫它“祛寒娇耳汤”,百姓吃了以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娇耳”就是饺子的原型,从冬至开始到除夕,张仲景一直开棚舍药,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功德,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从此吃饺子这一习俗也由此开始流传到今天。

食疗方:山药羊肉汤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401.jpg

  【材料】:羊肉500克,山药100克,葱、姜、胡椒、料酒、盐各适量。

  【制作】:①羊肉洗净切块,沸水焯去血水;②山药切片;③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加羊肉块、山药片及葱姜等配料,大火煮开,小火炖煮30-60分钟,加入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注意】:热性体质及阴虚火旺者忌食。

小妙招:泡脚后点按涌泉穴

微信图片_20191108130403.gif

  按照中医理论,四季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冬季则合于肾。立冬过后,阳气不足会导致一部分人格外怕冷,甚至手脚冰凉。故中医认为冬季养肾尤为重要。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立冬时节,建议大家睡觉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点按涌泉穴,这样做,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可以强肾固本,益寿延年。

  【定位】: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补肾阳

  【方法】:每日睡前泡脚后,用大拇指点按双侧涌泉穴各100次。

  【注意】: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泡脚温度及时间,以免烫伤。

上一篇: 未满月的宝宝一边脸变大 怎么回事?

下一篇: 哺乳路上我们与您相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