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中医科>> 杏林医话 >>正文

杏林医话 | “水深火热,酷暑难当”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篇

作者:李竞 李歆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消暑诗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黄经为120度。《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虽然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但此时正值“中伏”前后,俗语讲“大暑到,暑气冒”,大暑时节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其暑热程度更是远远超过小暑,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此时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自然,养生保健呢?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638.jpg

  适宜:

  1.俗语讲:“大暑老鸭胜补药”。民间自古就把鸭肉当做“补虚劳”的佳品。中医认为,鸭肉味甘、咸,性寒,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水消肿的功效,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劳热骨蒸、月经量少、水肿的患者。鸭肉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2.民间素有大暑吃童子鸡进补的习俗。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生长刚成熟但未配育过的小公鸡,其肉质营养且容易吸收。中医认为,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益精添髓、强壮筋骨的功效。比较适用于病后、产后体虚,以及虚劳羸瘦、老年体衰者,而且对于产后乳少、妇女崩漏、脾虚水肿等亦有良效。

  3.民间还有进入大暑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名义上是“茶”,实际上是药,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野菊花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炎炎盛夏喝“伏茶”能起到清凉祛暑的作用。

  注意事项:

  1.鸭肉具有“阴虚者服后不燥,阳虚者服后不寒”的特点,但脾虚便溏、感冒未愈、感染性腹泻者均不宜食用。

  2.童子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易于被人体吸收,但食用时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用。鸡尾部有个凸起的实质体为法氏囊,是一个淋巴器官,储存各种病菌和癌细胞,应去除后烹饪食用。

  3.大暑喝“伏茶”虽好,但也因人而异。“伏茶”所用药物一般皆性偏寒凉,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喝,婴幼儿脏腑娇嫩,老人消化功能衰退,饮用“伏茶”更要慎重,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650.jpg

  适宜:

  1.大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白天虽热,但夜晚仍阴气逼人,此时皮肤腠理开合频繁,如果贪凉开窗或直吹空调,当人体进入睡眠后,极易遭受风邪侵袭。俗语讲“夏夜避风如避箭”,故睡觉时最好穿着睡衣,既能吸汗又能防止受凉。

  2.盛夏阳热下降,水汽上腾,此时容易感受湿邪,故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凉爽。

  3.定期开窗通风、关闭空调,定期清洗空调防尘网,保证居室空气新鲜。

  注意事项:

  1.睡眠、午休和纳凉时,不要露宿室外,应远门窗缝隙,以防感受贼风,出现全身酸痛、发热、恶心、腹痛腹泻等“阴暑证”。

  2.不宜长期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避免寒湿损伤人体阳气。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700.gif

  适宜:

  1.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中午前后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中暑。

  2.“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商阴。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及大汗淋漓,同时还应保证休息及睡眠,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休息或入睡。

  注意事项:

  运动后不宜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避免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710.jpg

  适宜:

  1.夏季应选择吸湿和散热性能好的衣料,有利于吸收和蒸发汗液,降低体温。如棉布、丝绸、亚麻、人造丝等。

  2.夏季服装还应具有透气性好而吸热率小的优点,如麻织物和真丝织物。

  注意事项:

  避免选择细密、质厚、量重、弹性差、不柔软的衣料。

  小习俗:斗蟋蟀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723.gif

  大暑节气期间,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斗蟋蟀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草或马尾鬃引斗,让它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斗蟋蟀活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后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

  食疗方:红豆老鸭汤

  【材料】:白条老鸭1只(约1500克),红豆50克。

  【调料】葱段、姜片、料酒、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锅内放入红豆(洗净)、老鸭(切块)、料酒、姜片、葱段,加500毫升水。大火烧沸,小火炖煮60分钟。放入盐、味精、胡椒粉,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润胃、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小妙招:中伏到了,继续来妇幼中医科做“节气灸”吧!

微信图片_20190719113729.jpg

  2019年中伏为7月22日至8月10日,共20天(中伏及闰中伏)。您如果错过头伏“节气灸”,也不用着急,中伏仍然可以继续来中医科做三伏“节气灸”,且“节气灸”的治疗范围更广。除咳、痰、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还适用于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风寒湿痹证,痛经、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以及多汗、尿失禁、尿频、遗尿等虚寒性疾病。

2019年三伏“节气灸”时间

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五):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普通号均可。

上一篇: 杏林医话 | “月经过少”是病吗?

下一篇: 杏林医话|“冬病夏治”——那就来这里的中医科做三伏“节气灸”吧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中医科成立于2017年11月,在顺义区卫健委、顺义妇幼各级领导和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科逐渐开设了中医儿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康复等专业门诊,各专业人才技术娴熟,与时俱进,以尽快尽廉尽好解决患者病痛为宗旨,现已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和赞誉。  一、各专业诊治范围  1.中医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便秘、呕吐、反复发作性腹痛、急慢性腹泻病、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黄疸等;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