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四岁了还不会说话,医生检查发现问题“不简单”
10月31日,一位老人来到我院儿早中心,将一面名为“精心教导 敬业至极”的锦旗送到了康复师的手中,以表达对儿早中心医生的衷心感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今年三月份说起。当时老人家的孙子已经3岁8个月了,家长发现孩子还不会说话,有时候也只是咿咿呀呀的发声,就带着孩子找到了我院儿早中心梁爱民主任。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梁主任初步评定该儿童是发育迟缓,让做进一步评估。儿早中心师柏大夫和唐大夫两位康复治疗师看出家长很是着急,先安抚了家长,之后分别为孩子做了认知评定以及感觉统合评定。通过评定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所在,并不是不会说话这么简单,还有中度的感觉缺失,两名治疗师如实告诉了家长,并给他们认真地讲述了孩子目前的问题,中心会尽快安排孩子的康复训练课程。
两名治疗师在协调好工作时间后,一周后就开始了孩子的康复训练。刚开始来的时候,孩子的配合度很低,在认知训练室里就连最基本的持续坐会都不可以,而且很焦躁,边哭边喊着,虽然听不懂说什么,但是经验丰富的唐大夫知道,他在找奶奶,他不想在这里上训练课。孩子的哭喊声隔着门都可以清晰地听到,但唐老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想尽各种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孩子不再抵触上唐老师的训练课了。认知课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感觉统合课了,负责感统的柏大夫身材魁梧,这高大身材成了和孩子交流的第一道难关。孩子见了柏大夫拽着奶奶就要走,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惶恐和不安。奶奶说孩子平时和男人接触的少,孩子爸爸身材也是偏瘦型的。柏大夫蹲下身子,拿出玩具和零食给孩子,模仿大象和猩猩等动物的动作,一次、两次、三次……柏大夫用尽浑身解数,就这样终于和孩子达成了默契。孩子不再害怕,反而和柏大夫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就这样认知和感统训练课都顺利开展了下去。
治疗师正在给宝宝上感觉统合训练课
其实这中间还出现过一次小插曲,因为场地和课程的限制,孩子的两节训练课不能连在一起上,认知课在早上,感统课在中午。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原因,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奶奶和姥姥照顾,老人既要带着孩子来上课,还要收拾家里为孩子做饭,中午回到家就已经很晚了,再给孩子做饭,到了孩子午休的时间孩子又哭又闹,也不好好吃饭。妈妈觉得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身体会吃不消,于是提出来要暂停感统训练课,但是这个观点立即被柏大夫拒绝了。柏大夫知道孩子的前庭平衡才刚刚好一点,社会交往问题还没有看见曙光,这时候放弃了训练课无疑是前功尽弃。若这时候放弃的话,不单单是这个孩子的未来,还是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遂和孩子妈妈再三沟通,感觉统合课才没有停下来。
治疗师正在给宝宝们上认知训练课
一个月、两个月……从三月底直到现在,柏大夫和唐大夫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在长大,一天天的在进步,包括孩子第一次独立走平衡圆、第一次拍球、第一次自己穿鞋、第一次喊阿姨和叔叔……诸多的人生第一次见证了治疗的成果。每一次孩子有了新的进步,两个大夫上完训练课就会立即和家长沟通,然后坐下来商讨接下来孩子的训练内容和目标。经过长达七个多月的治疗,孩子终于“毕业”了!两位医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果实,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了,不再害怕平衡项目,学习能力也大步提高,不再害怕和别人交流,也能说出成句的话来……孩子奶奶一提及这些总是眼泛泪花,与孩子陪伴的亲人这几个月也是非常不易。
这就是文中开头一幕的原因。这面锦旗不仅仅是对儿早中心这里医务工作者的肯定,亦是对大家的鼓励和期望,看着患儿一天天好起来,这本身就是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最大激励和奖赏。
儿早中心医务人员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当您的宝宝在体检时发现存在发育落后,或在生活中发现孩子语言、运动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孩子,或在与周围人交流中存在障碍等,请及时到儿早中心进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纠正,千万不要留下遗憾,让我们的每一名宝宝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 孩子高烧不退 须当心“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