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水 需要点燃心火一位年轻留美医学博士的学医之路
7月9日下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超声科候诊大厅内,以“追梦——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医之路”为主题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讲课。这是首次在超声科内举行的非医疗临床专业讲座,特别邀请到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生李聃为大家讲述她在美国求学路程,并分享了她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李聃博士的讲座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除了超声科全体医务人员到场参加之外,许多兄弟科室的医生也来聆听,甚至还有几位小朋友前来学习。候诊大厅里座无虚席,每个人都想听一听她不一样的异国求学之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求学之路要点燃心火
听着面前这位活泼、开朗、自信的女孩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现场的医务人员感慨颇多。
李聃的记忆中,在中国接受的义务教育是为将来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15岁时初到美国,在当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后考取了哈佛大学进行本科学习,专业主修化学、生物、物理,附专业主修数学。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了博士双学业就读于耶鲁医学院。在美国想要进行医学专业学习,要本科毕业后才能申请,因为本科阶段只是基础教育,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是真正的医学专业知识。
在美国的医学求学之路即使很艰辛,但她仍然满怀激情和热情,孜孜不倦地奋斗着。申请医学院需要长达一年半的时间,而且还包括大学里各种各样的科研工作和考试,医学院的学生经常要通宵达旦泡在实验室和图书室内进行枯燥的研究和学习,但医务人员从她的讲述中却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抱怨,大家感受更多的是她勇于拼搏的上进心。她说:“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水,而是要点燃心火”,在她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校的老师们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是兴趣的培养和传承,教授学生发现存在于探索中的美好。
在很多人看来,一天仅有4、5个小时的睡眠是无法支撑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但她却认为学习可以使人快乐,兴奋的思考可以赶走疲惫,努力和坚持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事情做得更好和精益求精是她的工作态度。十年的求学经历将她锻炼成为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性情温柔、性格坚韧的小姑娘。
热衷于公益事业 坚信“事在人为”
除了不断追求和探索知识与科学,李聃还热衷于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2016年李聃在大学期间创立了EWB(Education Without Barriers)教育组织,他们在网上为弱势儿童提供免费实时的线上教育资源,目前他们已经帮助了几百位小朋友。她利用假期曾先后到过中国的大连和乌干达、巴拿马等国家的孤儿院,给那里的小孩子讲课做义工。“EWB”组织者及成员虽然都是一群在校学生,但是在没有经费、没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他们一直在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热爱的公益事业。
在中国学医的这段时间里,李聃每天睡眠时间不会超过6个小时,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剩下的时间全部在做公益。她的目的也很简单、纯粹,就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只是陪他们聊聊天、辅导功课。李聃创立的“EWB”组织不仅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更是在点滴地改变着中国教育的未来。
医院的工作比较辛苦,有的人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没时间学习等等,但是这一切在李聃看来都不是问题,她的口头禅是“一切都有办法,只要想去做”。一切事物的进程关键在于“事在人为”,时间一直都没有停下脚步,而每个人也应努力奋斗,不负时光岁月。
此次来自耶鲁大学的博士生李聃因参与我院出生队列研究而走进大家的视野,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向大家展示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以及勇于挑战的科研精神,主办方更是希望她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妇幼的每一个人。
听完讲座超声科副主任张婧激动地说:“通过她对自己医学生活的精彩描述,唤起了我对大学和临床生活的记忆,更重新唤醒了当初的心愿与向往。医学道路漫长而又枯燥,更充满了辛劳与汗水,但救死扶伤的初心和热情将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
经过与李聃同学短暂的接触,加上听完此次她的精彩演讲之后,超声科主任马宁对这位外表温柔内心非常强大的小姑娘刮目相看!马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说到,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霸,在她身上有太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品质。就像李聃说的,“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点燃心火”、“努力和坚持是任何事情的基础”、“价值观就是生命中的维他命”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借鉴并受用终生的,她就像一个小太阳,感染和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让大家认识到,唯有大爱、奉献的心火,才能激发本身无限的潜能,才能让大家充满激情地奉献自己,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