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境 凄 凉
八十五岁的张奶奶住院了,她的病真是千头万绪说不清呢。一阵阵的心慌,“就跟偷了别人什么东西一样”,头昏、眼花,什么都不想吃,“根本吃不了多少,也不知吃什么好”,最重要的是,总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她有一句口头禅:“你说他怎么还不死呢!”她沧桑的脸上布满皱纹,干枯,且没有表情。
老太太家里子女不少,但工作都很忙,没有空闲时间,一住院就雇了护工帮忙照顾。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老太太的心率、血压都已经稳定下来,护工说吃得也还不算少了,重点是脸上居然有了笑意,话也多起来。我一去她床边,她就拍拍床铺,“你坐下说吧!”快到下班时,她就会问:“该吃饭去了吧?”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话,却让人感觉那么欣慰:最起码她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这十天来,她只不过是吃着医院食堂的普通饭菜,只不过是受着护工按时按点的照顾,却让她的脸上隐隐泛出光泽。看着她脸上洋溢的笑意,皮肤也一扫往日的晦暗、泛出来光彩,我很是欣慰。可她脸上的光彩为什么又让我感到一丝辛酸呢?
所谓的每天有人给做饭,所谓的什么也不想吃,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大概是可以想见了。如今物质生活都有了基本保障;老太太每月也是有一定收入保障的,为什么却过着接近营养不良的生活?
而年近九十的李奶奶则是另一种情形。入院时,她心功能很差,还合并了肺部感染,病情一度十分危重。一周后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而在一次早查房时,听诊发现出现了房颤,考虑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但从临床角度找不到明确的诱因。最后才发现老太太平时郁郁寡欢,话也很少。问其原因,她才开了口,是因为跟儿媳妇关系处得不太愉快,老太太心里憋着股子气呢!她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说着说着干瘪的嘴巴向下一歪,泪水就淌了下来:“我有四个儿子,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给每个儿子盖好一处房子,但是,自从有那所谓的红本儿,说是这些房子都跟我没啥关系了!”近些年,老太太和她老伴儿行动都不是很方便,本想去养老院,结果儿子们觉得那样不太好,就决定每个月轮流住在儿子们家里,毕竟“养儿防老”嘛,许多人家也都是这么做的。而这次轮到一个儿子家,跟儿媳妇闹了一些不愉快。前几天病情重,顾不得这些,现在身体好些了,这别扭就“又上心头”了;结果导致病情又一次加重。劝解开导半天,老太太平静下来,加上药物治疗,病情终于稳定,可以出院啦!可是老太太还是不开心:现在出院还得回这个儿子家,她不想见这个儿媳;可去下一家还不到时候呢。老太太很是为难,问我可不可以住到月底。
离月底还有一周多,而疗程业已结束,再住下去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我找到她的下一家儿媳谈谈,人家倒是十分通情达理,同意把婆婆提前接到自己家。老太太顺利出院了,但是这种尴尬、这种凄凉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们都会有老去的一天,那我们的养老靠什么呢?
养老,靠政府、靠社会、靠儿女、靠自己,各方面的力量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但物质支持固然重要,对衣食住行合理的安排更是重要!这两位并不缺钱的老人的故事耐人寻味。老有所依,更应是心有所依!那种一粥一饭的温馨,那种贴心的牵挂,那种相依相伴的温暖,才是人间真情。为人父母都有过舐犊情深,都有过不问代价的付出,可是养老时却要面对儿女的“理智”的计算、以忙碌为理由的忽视。老境凄凉,这种精神营养的不良更多的是心境的凄苦、孤单和落寞。
让我们给老人更多的关爱吧!心暖了,老境就不会凄凉。
内科 刘瑞清
上一篇: 关注两会 畅想医改
下一篇: 你准备好耐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