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社交、害怕社交场合 是性格内向还是“社交恐惧症”?
最近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自称有“社恐”(社交恐惧症),用它来表述自己不善社交、害怕社交场合的特点。反过来,人们也调侃那种在社交场合能游刃有余的表现为“社交牛逼症”。其实,网络上所谓的“社恐”大部分只是性格内向,有一点社交焦虑而已,并不是真正精神心理学定义的“社交恐惧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区分呢?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专家刘静然带你了解自己到底是性格内向还是“社交恐惧症”。
首先,性格内向是一种天生的性格特点,它不是病,不需要刻意去改变,性格内向的人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拥有正常生活。而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疾病,它会让患者本人十分痛苦,且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其次,性格内向的人在公开场合或者与人交流时,有时会感到担心、抗拒,说不出话或者不知道说什么,甚至会“脸红心跳”。但这种现象总得来说并不严重,且是一过性的,我们称为非病理性的“社交焦虑”体验,这种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段有过的。而社交恐惧症的个体会反复出现强烈的社交焦虑症状,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担忧,常伴有强烈的躯体反应,回避行为也对生活也带来巨大影响。
根据最新的临床诊断标准(DSM-5),我们可以这样去定义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类型。表现为个体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时,都能感到明显的恐惧或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如对话、会见陌生人)、被观看(如饮食时)、在他人面前表演(如演讲时)。个体也会惧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面评价(会使自己蒙羞或尴尬;会遭到拒绝或冒犯他人等),从而导致回避社交场合或带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去忍受,且症状持续时间大于半年。不仅成年人可能会患有社交恐惧症,儿童青少年同样会如此。很多时候,社交恐惧症也常伴有其它焦虑症或情感障碍(如抑郁症等)。
总之,社交恐惧症不同于性格内向,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需要由医院评估诊断,它是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来改善的。
上一篇: 化疗时我们都需要做什么?
下一篇: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