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家长可以做这些事儿
以往的家长总是带着孩子奔波于学校和各种培训班之间,孩子的时间十分紧张,连周末也是排的满满当当。生活节奏十分紧张,孩子们能够独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亲子之间的互动也非常有限,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中,孩子们有些压抑,家长也不免有些焦虑。在近期的“双减”政策之下,鼓励孩子们慢慢长大,而不是被内卷、被揠苗助长。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闫瑞颖指出,“双减“政策之下,孩子们千万不要把时间都用在收看电视节目上或是电子游戏上。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一起看课外读物、做实验、查资料、看展览等。
2.带孩子去户外,亲近大自然。2014年发表在《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户外营地度过五天而无法使用数字设备的青少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情商、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3.一起健身,做运动,一方面,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运动可以健脑,改善记忆力。
4.与孩子一起做一些益智类游戏,既可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5.鼓励孩子适当做家务,既可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又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从而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由于之前的快节奏,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必然是不够的,“双减”政策,给了家长更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上学期间,孩子的厌学、成绩下滑、各种情绪问题及行为问题,究其根源往往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因此,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第一,要学会情绪管理。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增强自信心。有自信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更能够自尊、自爱,更积极主动,且不卑不亢。
第三,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好的心态的人,更有个人魅力,更受人欢迎。
第四,增强共情能力。有同理心,共情能力好的人,更容易获得深厚的友谊。
第五,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措辞、语态、肢体语言等,都是沟通中的重要部分。
第六,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往往个人能力强,并且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更有个人魅力,更受人欢迎。
第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而且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
“双减”政策,似乎让孩子们从加速带上转入正常速度,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调整,从而让孩子们成长为身、心、智都更美好的自己。
上一篇: 小宝宝手脚冰凉就是冷吗?
下一篇: 阴道炎会导致宫颈癌 是真的吗?
相关科室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心理门诊开设于2018年3月,旨在为广大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门诊主要服务内容为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和疾病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包括:①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精神或心理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②儿童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沟通、网络成瘾、科学育儿、健全人格培养、压力管理等;③成人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孕期心理问题、产后抑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