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看牙 家长应该做些啥
口腔科挂号难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儿童牙科挂号更难更是众多有娃父母的共识。儿童口腔就诊并且需要接受治疗的对象是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我们在门诊会遇到两岁九个月能够独立配合治疗牙齿的孩子,也会遇见九岁左右都不肯接受普通常规口腔检查,一直慌乱哭闹的孩子,多方面因素决定孩子能否听从医生的指令并安全完成治疗。今天,邀请口腔科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任志明医生,与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来看牙,家长应该做到哪些,能够更有利于孩子完成治疗的话题。
三岁以内的孩子看牙
首先,对于三岁以内的孩子,还未上幼儿园,未接受老师的规范引导,往往从耐力和定力方面还不完善,因此,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独立配合。
为了达到安全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往往在细致解释之后建议家长接受束缚治疗。束缚,即是将手脚控制在束缚袋内,防止孩子在哭闹和抗拒时伸手抓持医生手臂或者器械,甚至翻身或者突然坐起导致的皮肤和粘膜的划伤,更严重时导致器械坠落,引起误咽误吸,甚至生命危险。
很多家长不理解,觉得很残忍,并且会回头严肃地告诉孩子:一会儿大夫把你绑起来看牙。孩子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吓一跳,立即哭闹起来,恐惧和害怕在即将到来的束缚之前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强行束缚孩子,虽然可能控制手脚,但他们不停哭闹,头部摇晃,这时,清醒治疗完全不可能。
任志明经常这样告诉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阿姨和宝宝做个游戏,我们躺在睡袋里,舒舒服服的像是睡觉,阿姨帮我们把牙齿里的小虫子捉出来好不好?宝宝不许大闹,否则会惊醒了正在睡觉的牙虫,它们逃跑了阿姨就抓不住喽。”孩子一般很容易接受,也很好奇,很感兴趣,这时,治疗的心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怎样配合医生扶好孩子头部,适时安慰孩子,给他安全感。
医生治疗过程中,家长保持安静,不打扰医生,更不能有过激的行为和动作,这是孩子安全治疗的关键。另外提醒家长,束缚治疗就诊时记得给孩子带上一套备用的衣服,以免孩子因治疗哭闹出汗,湿透了衣服而着凉。
三岁以上的儿童看牙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慢慢的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比小时候更有定力,更能够听说教,这个阶段,只要是能够正常上学,在幼儿园里听老师指令的孩子,一般独立配合看牙没有问题。这时候,我们一般不要求家长在诊室陪同,治疗前由医护人员跟孩子简单易懂地交流,告诉孩子怎样提醒医生停下来,怎样去拿吸唾管吸水,手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最安全,孩子们一般很感兴趣,也有能力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家长除了跟孩子加油,传递正能量,就是一定听话,医生没有让进诊室,就在候诊区安心等候,偶尔听到孩子有哭闹,只要是医生能够控制的程度,都不会呼叫家长的,家长不必担心。
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四五个家长陪着一个孩子来看牙,有时候孩子有一点哭闹,家长会突然间闯进诊室,有的大声说话,有的甚至去触碰医生的手臂突然阻止治疗,这样太危险了。希望家长们引以为戒,千万不可做打扰医生治疗的行为,直接会对孩子安全造成威胁。来到医院,请相信您的医生,他们比任何人更希望您的孩子牙齿赶紧治好,免受疼痛困扰,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就像我们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交给老师,我们安心地去上班,何况治疗是存在风险的,所以家长一定沉住气,稍安勿躁。
儿童看牙到底需要多久?
最后,跟大家交流的是“等候”,儿童牙科,如果只是检查,大概几分钟就可以结束,但若是补牙治牙,孩子配合的话,我们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治疗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按顺序就诊,等候就会觉得漫长,有些家长就会因为还没有叫到自己孩子又急又恼,甚至扰乱正在执行治疗工作的医生和小患者,这是一定要避免的。家长朋友们要换位思考,如果正在就诊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不希望其他家长突然进到诊室催促医生给自己孩子看,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正在治疗,别的家长进去在医生身边询问各种问题,甚至有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影响到孩子的治疗?想到这些,家长们急切的心情应该会慢慢平复下来。儿童口腔治疗需要时间,需要安静安全的就医环境,这样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口腔科医生工作起来会连续几个小时看牙不停歇,甚至喝水上厕所都无暇顾及,有时候中午饭三五分钟匆匆忙忙吃完,尽最大努力让家长和孩子缩短等候时间。
孩子来看牙,医生负责治疗,家长的作用也很关键,希望每位家长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引导,行动上的信任和支持,为孩子成功就诊付诸行动与爱心,耐心,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