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郎景和院士眼中的医学、医生与医患

作者:罗德芳 2015-12-29 09:36:04 来源:妇儿医院宣传中心 浏览次数:

DSC_0774.jpg

TSW_9045.jpg

  12月22日,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迎来二十周年院庆并举办了首届北京顺义妇幼发展论坛,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被聘为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名誉院长,郎景和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郎院士工作站作为一个平台、纽带和桥梁,除了日后在技术、教学等方面会给顺义妇儿医院带去指导外,郎院士当天也以“三思医学、医学三思”为题,为在场的人带去了一堂深刻的医学人文课。

  在现今医疗大环境下,医患都面临困惑。医生不明白为什么患者总是上来就要求治愈,为什么我们费尽心力却换来不满。患者也气愤为什么医生不能给我确定的答案,我那么痛苦,他都不理解我。其实,这可能源于很多人对医学、医生、医患不了解。那么,它们应该是什么样的?针对上述困惑,郎景和院士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从医经历,所感所悟,从人文医学层面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什么是医学?郎院士提出,医学首先是科学,但又不是纯粹的科学,它有两大特性:局限性和风险性。

  医学的局限性在于,其一,认识有局限,如,16世纪有了解剖学,我们才开始认识人体结构,2003年以前我们还不知道SARS是什么。其二,方法也是有局限的,100多年前没有输血、抗生素,也没有真正的麻醉。

  即便是认识、方法不断向前发展,也是相对的、片面的,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郎院士举了一个例子,1949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授予莫尼茨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们认为莫尼茨用手术切除部分大脑额叶白质的方法是对治疗精神病的特殊贡献。但随后的临床中,患者治疗后出现感情冷漠、行动迟缓,甚至有的成了植物人,才发现这样做是不对的,术式也被摒弃。

  因此,郎景和院士说,“疾病是不可能被人类完全征服的,它们一直在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而医学却永远都是‘落伍者’,总是在其他科学的前拉后推下‘爬行’。”

  局限性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医学的风险性,况且还是在活生生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个体情况复杂,不可避免地会出错。特别是门诊,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医院的总体误诊率约27.8%,恶性肿瘤、结核更是达40%。

  这都是医学作为科学遵循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太过于苛求,企图抵抗生、死、苦、痛的力量是徒劳的,患者也不能把医生当神。

  但医学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参杂了人的思想、情感、意识等,郎景和强调它同时也是仁学。“医生的对象不是生病的器官,而是生病的人,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更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

  郎景和说,其实有些疾病现阶段是没有确凿循证证据和有效治疗方法的,也许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不去治疗。那么患者找到医生,医生就要去抚慰,“偶尔去治愈、时常去关怀、总是去安慰”。因此,医生除了用知识、技术“武器”消灭病灶,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这是不可或缺的医学素养。

  医患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郎院士说,医患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同,首先价值观不同,患者看病希望绝对治愈,但医生做不到,医学也做不到。其次,感受不一样,病在患者身上,医生或许永远无法直接感受。

  “就像郎大夫永远不会得妇科病,但却要成为妇科疾患信赖的医生!”郎景和院士幽默地说。如何才能做到?患者永远是医生最重要的老师,医生必须把对患者的实践、关爱放在首位,去无限接近患者的感受,理解他们,做一个不离开“病床”的临床医生。

  当然,就算有了医学人文,就算是从来没有跟患者“红过脸”的郎景和院士,依然也认为,医患之间可以有误解,毕竟总会遇到难治的病,难缠的病人。但这并不是解不开的结,相反,这只是一个“活结”,通过“了解”、“理解”、“谅解”就可以解开。

  郎院士的演讲赢得了广大医护人员的热烈掌声,并期待着以后能够更多地聆听院士的教诲。

  作者:罗德芳、妇儿医院宣传中心


上一篇: 顺义妇儿医院与北京肿瘤医院签订2016年合作文件

下一篇: 朗景和院士工作站落户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相关科室

  宣传中心的前身是健康教育科,科室成立于2006年,目前科室有成员两名。  宣传中心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包括与媒体合作等加强医院整体宣传和活动策划。负责单位网站管理和院报的编辑发放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和医院窗口形象展示工作。充分利用院内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等宣传阵地,加强法律法规等及科普知识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