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加鞭在和田 糖尿病 管理渐规范
初来和田,呈现在眼前的是大片的黄沙土,其间点缀着几行瘦削的钻天杨,还有看着感觉已经枯死的核桃树,那种干枯的枝杈给人感觉仿佛永远也不能萌出新绿一样。
来疆已经两个多月了,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人们医疗卫生知识贫乏,病人的依从性差。人们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和肉类为主,蔬菜吃的很少,人们不爱运动,故肥胖病人很多,且糖尿病高发。我所在的消化内分泌科有很多反复住院的老病人,每次都是血糖极高才来住院。住院期间患者饮食习惯不能调整,而且很多当地人的观念是生病了就需要额外的照顾,许多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住院期间都带到病房来吃,水果、果汁、烤肉就堆在床头柜上。因为饮食运动不能配合,患者血糖往往很难控制,而且大部分患者经过调控血糖达标回家后就自行停用药物,待血糖再次升高入院,如此反复。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这里的糖尿病并发症高发,可能也与当地人喜欢光脚的习惯有关,这里病人糖尿病足非常高发。
看到这些内心非常难受,极力想扭转这里人们淡薄的防病意识,因为语言不通,再加上当地医务人员短缺,带着每个一线医生做细致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是做不到的。为改善这一状况,我每周把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组织到示教室,由当地医生翻译,我集中给大家做健康宣教。从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饮食运动指导、胰岛素注射方法、日常生活中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查等多方面给患者指导。虽然语言不通,但从患者的眼神中我能够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宣教课后,患者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我给他们一一作答。当他们用蹩脚的国语连声说着“谢谢”的时候,感觉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经过宣教,患者大多能配合治疗,用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一线医生在我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住院日也略有缩短。
我所在的洛浦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了解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以前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从未有管理,血糖特别高的孕妇都建议去20多公里外的和田治疗,很多患者因路途远、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就放弃继续治疗了。看到这些,都让我内心无法平静,为未来出世的宝宝和产妇的健康担忧。我给科室人员上了一堂关于妊娠糖尿病的课程,并带着一线医生收治了第一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过我们的宣教和治疗,该患者住院4天血糖达标,顺利出院。通过对内培训,让这里的医务人员认识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以后我们将逐渐将妊娠糖尿病病人管理起来。因为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很多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血糖很快就可以达标,针对这一地域特点,我协助妇产科制定了妊娠糖尿病食谱,再通过医务人员正确指导,加强宣教,让妊娠糖尿病孕妇得到系统管理。
一抬头,蓦然发现当初干枯的核桃树枝条如今都已布满新绿,且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在我做的许多都是基础性的工作,我想经过我们一批批援疆医疗队的点滴努力,积沙成塔,多年以后,当地人的思想就像枯树发新芽,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逐渐改变观念,调整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好,健康状况会逐渐改善。
我院从2011年开始响应号召,先后派出内科、麻醉科、儿科、妇产科医生来到新疆进行医疗援助工作。从他们在援疆一线发回的报道,让我看到了大家用快乐相伴,用真情开展援助,用精准深入扶助,很好完成了各自的使命。一载援疆路,永恒爱疆情,至今,我院妇科王文慧医生还深深眷恋这块南疆热土,在完成组织派遣援疆后,又开启了个人援疆之路,续写自己的爱疆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抒写着“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的精彩答卷,如今,我也加入到援疆队伍中,用心、用情开展精准医疗扶贫,能为和田地区的健康事业和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上一篇: 妇儿医院完成首例小儿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 她懂“婴语” 更有一双“魔法”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