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医疗中的人情味
整个下午,35床患者都在乳腺中心病房里焦躁地走来走去。上周她做了左乳肿物穿刺,病理报告提示无法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来确诊,预计今天下午出最终的病理诊断报告,所以她一趟又一趟地过来催问,想早一点知道结果。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很快到了下午4点,电脑上仍然未出现病理报告。我跟她一样着急,想知道到底是不是癌,于是,我再次给病理科打电话,电话那边的答案是肯定的。挂断电话,我以惯有的职业口吻跟她说:“确定了,就是癌。”话出口那一瞬间,我看到她的眼睛刷地红了,先前泛着希望之光的眼神变为一片沉寂。她差点要站不住了,她才刚刚32岁,身边她的很多朋友扶住她,人群里弥散的也是一片失望、同情、抑或是怀疑。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内疚和不忍,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不知道接下来如何跟她交代病情。
作为乳腺中心医生,每天面对许多询问病情的患者,我大概只是尽到了我告知病情的责任,可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我一直在反省,这种告知方式是否可取。
2018年第一天上班早会时,李毅主任提出了“共情”这一概念。什么是共情?乍听上去颇有些怪异,我们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共情,源自英语empathy,剑桥英语词典对empathy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对他人的情绪可以感同身受,但又不失客观,提出建议、指点时也很注意界限,与他们交谈总能如沐春风。英文中这种能力被称为empathy,中文翻译成共情。我们在医疗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很多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时,一时无法接受,这时医生如何将“坏消息”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以“共情”的方式进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共情至少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分辨他人的情绪;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分辨他人情绪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习得,并不断加以练习才能掌握。共情不同于怜悯,共情是建立在双方对等的心态基础上,富人可以与穷人共情,男性可以与女性共情,成人可以与幼儿共情,医生可以与患者共情。如果患者罹患癌症,在告知病情时,医生应该更多的理解患者此刻的感受和心情,而不是直白地将病情全盘托出,这只会让患者感到痛苦和无助。共情需要医生抛开自己的内部参考体系,进入患者的世界,揣测他们的感受。此时要引导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于未知病情的患者,应逐步提高其与病症作斗争的意志和乐观态度,使患者一旦意外获悉病情后,不至于出现对治疗不利甚至无法挽回的精神崩溃。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家属“共情”也非常重要,在告知病情前,尽量跟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商讨,取得一致共识后再决定,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支持作用,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医者,是乃仁术也。”医生,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如何进行病情告知是医生必须“修炼”的功夫之一。为此,李毅主任提出将“共情”作为乳腺中心2018年重点建设内容,促进科室人文建设,“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通过医、护、患三方的高效沟通,更好地服务患者,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上一篇: 拓服务 树品牌 乳腺中心护理组获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称号
下一篇: 从异国他乡传来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