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长的趋势,这也引起了社会的更加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一种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潜力的幸福状态,可以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并且取得成果,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心理健康对良好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快乐和自信的儿童、青少年更有可能把这一点贯彻到成年,从而加强其面对环境的韧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于丽萍指出,拥有人生最好的开端和积极的养育,是良好的心理健康、幸福和一生中逆境应对能力的基础。从怀孕到3岁这段时间,对孩子的人生机遇至关重要。儿童早期的经历和环境会影响大脑如何适应和发展学习,为长期心理健康和幸福奠定基础。目前关于0-5岁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仍然比较少,婴幼儿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精神健康症状,但是会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1.睡眠模式紊乱:比如婴幼儿入睡困难,睡前很兴奋,家人怎么哄劝都不行;夜间醒来哭闹好几个小时,不让家人靠近自己。父母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并且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会对这孩子发脾气。
2.喂养困难:给孩子喂食过程中有困难,变着花样能够做孩子喜欢的食物,孩子仍然不领情。有的孩子在有情绪障碍的情况下会拒绝进食。
3.胃部不适:有的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打嗝呃逆,有时会锤打肚子,有时趴着摩擦肚子,进食后感到肚子不舒服会哭闹,拒绝再次进食。
5-16岁的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这会涉及到社会功能,包括学业、交往等。
这期间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
1.行为障碍:男孩更有可能患上行为障碍,比如对立违抗、逃学、打架斗殴、物质成瘾、性关系随意等。
2.多动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男孩更多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交往障碍、刻板的行为模式以及感觉方面的异常,比如,有的孩子听到父母走路的声音就像大象走路的声音,感到特别吵闹,会捂住耳朵。
3.情绪障碍:主要以焦虑、抑郁情绪常见。虽然情绪障碍在女孩中多见,但是青春期中后期男孩、女孩发病率都会急剧上升。
4.自伤自残: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难反复出现的主题。平时家人不顺着自己就拿刀子划胳膊自残;和同学闹矛盾后打自己耳光;学习压力大,就咬自己的手背直至流血等。近年来又增多的趋势。
5.饮食障碍:这样的孩子会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女生很苗条,却每天进食很少,吃饺子要控制在3个之内;有的孩子无“油”不欢,食物主要以油炸、油煎为主等等。
以下几个因素会改善儿童青少年发生心理健康问题。
1.适当的学习压力:孩子学习感到吃力,学习能力欠佳,父母对于孩子期望值比较高,会造成孩子焦虑抑郁情绪。所以对于孩子,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保证孩子最佳的学习状态。
2.父母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父母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常情绪崩溃的父母会影响孩子情绪稳定性。父母心理素质良好,孩子会耳濡目染,效仿父母的处理问题的心态。
3.积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慢性躯体疾病会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生,所以要积极处理。要鼓励孩子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
4.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父母给与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不虐待孩子身体和心灵。给与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5.与同伴关系和睦:跟同伴关系处理好,是增强心理弹性的一种有力因素。
6.良好的自尊:做事情遵守原则,不卑不亢,有自尊心和羞耻感等。
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容易受伤害的群体,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难越来越复杂,早期更好地识别干预,会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占据自己的位置,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